

1.
名詞
〈方〉柴。
2.
動詞
打柴。
3.
名詞
(Qiáo)姓。
1.
亦作“藮”。
2.
柴薪。
1.出自《左傳·桓公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捍采樵者以誘之。
2.出自《梁書·處士傳·阮孝緒》家貧無以爨,僮妾竊隣人樵以繼火。
3.出自《再次前韻》南國更逢陶令菊,西江莫捍楚人樵。
4.出自《大別山》詩用斧頭,用鋼刀,結(jié)隊成群,到山里去采樵。
3.
砍伐;打柴。
1.出自《詩·小雅·白華》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2.出自《嗟哉董生行》或山而樵,或水而漁。
3.出自《春雪》詩樵歸說逢虎,愁殺路傍兒。
4.
打柴人,樵夫。
1.出自《古風(fēng)》荒淫竟淪沒,樵牧徒悲哀。
2.出自《謝公墩》詩問樵樵不知,問牧牧不言。
3.出自《漁樵問答》詩樵問漁,江湖風(fēng)波惡何似。
5.
焚燒。
1.出自《公羊傳·桓公七年》焚之者何?樵之也。
6.
通“譙”。譙樓;望樓。
1.出自《漢書·趙充國傳》為塹壘木樵,校聯(lián)不絕。
7.
通“醮”。
1.出自《墨子·備梯》子墨子哀之,乃管酒塊脯,寄于大山,昧葇坐之,以樵禽子。
1.求為世用。
1.猶言天道。
專門負(fù)責(zé)某項具體事務(wù)的人員,如宣傳干事、人事干事等。
1.干練而有辦事才能的人。
2.指辦事人員。
1.謂力求掩飾。
1.指辦事能干的人。
1.天的高處。
瘦而干癟。
1.猶干軸。
①(氣候)干燥清爽。②(土地、道路等)干松;干燥到處都是雨水,找不到~的地方。
1.進說。
〈方〉干燥松散躺在~的草堆上曬太陽。
1.求取,索取。
1.同"干闥婆"。
1.梵語gandharva的譯音,亦譯作"健闥縛"﹑"犍闥婆"。佛經(jīng)中經(jīng)常提到的"天龍八部"中的一類樂神。
2.古代西域?qū)啡说拿婪Q。
3.指海市蜃樓。
1.指朝廷。
1.猶言哭哭啼啼。
1.南北朝時為官吏服役的僮仆。
1.天道的統(tǒng)緒。
1.唐突;沖犯。
1.請托,走門路。
1.亦作"干陀"。亦作"干陀啰"。
2.西域古國名。據(jù)《大唐西域記》卷二載,其國在北印度境,東西千馀里,南北八百馀里。在古代藝術(shù)﹑建筑史上,享有盛名。
3.香樹名。其汁可染褐色,故亦用以稱褐色。
1.枉費。
1.天的綱維。
2.朝綱;君權(quán)。
3.《易.說卦》"干,西北之卦也。"因以"干維"指西北方。
1.枯萎。
1.干卦所象征的方位,即西北方。
1.飾有天文圖象的車輛。
1.面目骯臟,頭發(fā)凌亂。
1.猶污垢。多指粘附于人體或物體上的不潔之物。
1.猶污染。
1.猶恥辱。
1.指塵俗。
1.亦作"垢耫"。
2.謂污濁混亂,玩忽荒怠。
污垢。
1.臟,骯臟。
1.謂蒙恥受害。
1.玷污敗壞。
1.見"垢玩"。
1.猶污穢。
1.猶垢污。
(~兒)符合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或條件他體力差,參加搶險不~。
①指交情很深。②夠朋友。
1.謂勁頭足。
擔(dān)負(fù)的分量極重;程度極高一頭騾子拉這么多煤,真~ㄧ這辣椒辣得真~。
能盡朋友的情分。
同‘夠戧’。
〈方〉十分厲害;夠受的累得~。也作夠嗆。
1.見"夠瞧的"。
1.見"夠受的"。
達到或超過人所能忍受的最大限度,含有使人受不了的意思干了一天活兒,累得真~。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