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岐山(Qí Shān),山名,又地名,在陜西。
2.
〈書〉同“歧”。
3.
(Qí)姓。
1.
山名。詳“岐山”。
1.出自《書·禹貢》導岍及岐,至于荊山。
2.出自《詩·大雅·緜》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3.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岐、梁、汧、雍。
2.
即岐伯。參見“岐黃”、“岐伯”。
1.出自《〈政和證類本草圖經(jīng)〉序》讎校岐黃《內(nèi)經(jīng)》,重定鍼艾俞穴。
2.出自《天工開物·曲糵序》惟是五谷菁華變幻,得水而凝,感風而化。供用岐黃者神其名,而堅固食羞者丹其色。
3.出自《送張老還溧陽》詩張君攻岐黃,高名走婦孺。
4.出自《聊齋志異·紫花和尚》邑有某生者,精岐黃,而不以術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藥,病愈。
5.出自《漢書·藝文志》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6.出自《云笈七簽》時有仙伯,出于岐山下,號岐伯,善說草木之藥性味,為大醫(yī)。
7.出自《朝花夕拾·父親的病》但是S城那時不但沒有西醫(yī),并且誰也還沒有想到天下有所謂西醫(yī),因此無論什么,都只能由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包辦。
3.
水名。在今陜西省麟游縣境。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獲周余珍,收藏于岐。
4.
同“歧”。分支;分岔。
1.出自《琴賦》鸞鳳翔其巔,玄鶴巢其岐。
2.出自《發(fā)華州留別張侍御》詩臨岐無限意,相視卻忘言。
3.出自《前聞記·奸獄》即同入后巷追之,巷甚永,而一途無他岐。
5.
高低不平。見“岐峻”、“岐嶇”。
1.出自《后漢書·西南夷傳·莋都》攜負歸仁,觸冒險陜。高山岐峻,緣崖磻石。
2.出自《文選·陸機〈謝平原內(nèi)史表〉》陰蒙避回,岐嶇自列。
6.
舊稱海南島一少數(shù)民族。
1.出自《南越筆記》五指山中多生黎,小五指山中多生岐。岐,隋所謂?也。黎,漢所謂俚也。
7.
見“岐岐”。形容聰穎早慧。
1.出自《詩·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
2.出自《原性》后稷之生也,其母無災,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然,嶷嶷然。
8.
見“岐岐”。飛行貌。
1.出自《篆勢》若行若飛,岐岐翾翾。
2.出自《文選·潘岳〈笙賦〉》如鳥斯企,翾翾岐岐。
9.
見“岐岐”。翹起貌;挺立貌。
1.出自《觀拽龍舟》詩拽龍舟,過天池,尾矯矯,角岐岐。
2.出自《瑞麥頌》維田有麥,載被其隴,既堅既實,岐岐總總。
10.
同“歧”。分開;岔出。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故牛岐蹏而戴角,馬被髦而全足者,天也。
2.出自《徐霞客游記·粵游日記二》其山上岐兩峰。
11.
同“歧”。分歧,不一致。
1.出自《癸巳類稿·左丘明墓考》肥城、東平、嶧、曹,皆言有先賢左邱明墓。方志多岐,何以核其實也。
12.
泛指少數(shù)民族。參見“岐婆”。
1.出自《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小番鬢邊挑大蒜,岐婆頭上帶生蔥。
13.
見“岐嶷”。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聰慧。
1.出自《詩·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
2.出自《東觀漢記·馬客卿傳》馬客卿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接應諸公,專對賓客。
3.出自《洛陽伽藍記·追光寺》略生而岐嶷,幼則老成,博洽群書。
4.出自《送劉四》詩愛君少岐嶷,高視白云鄉(xiāng)。
5.出自《今世說·賞譽》許彝千少便岐嶷,總角風氣更進。
14.
姓。晉代有岐盛。見《晉書·楚王瑋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岐氏,周故都也,今鳳翔岐山是也。太王居之,至文王始遷于豐,其支庶留岐,故為岐氏。又,古有岐伯,為黃帝師。望出安化趙郡,宋端拱登科有岐賁。
1.賞罰。
1.亦作"褒增"。
2.夸大增益。
1.亦作"褒贈"。
2.謂為嘉獎死者而贈予其官爵。
1.亦作"褒忠"。
2.嘉獎忠良。
1.亦作"褒重"。
2.褒揚尊崇。
1.亦作"褒擢"。
2.猶褒升。
1.崩毀。
1.頹敗廢棄。喻衰敗。
1.倒塌損壞。
1.形容地勢傾斜而又綿延不斷的樣子。
1.門內(nèi)。借指內(nèi)部。
1.極無能。罷﹐通"疲"。
1.最珍貴的寶物。
1.中成藥名。其方見于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多種貴重藥物(如犀角﹑朱砂﹑玳瑁﹑琥珀﹑麝香等)配制而成﹐故名。宋王珪(字禹玉﹐封岐國公)為詩喜用金玉珠寶等物名﹐時人因稱其詩作為"至寶丹"。
1.具有極高辨別能力的人。
1.最好的軍隊。
1.表示從最低限度說。多指人的權勢﹑能力。猶言最不行﹐最不中用。
1.最有才能的人。
1.極高尚的操守。
1.最好的計策;上策。
1.極分明。
2.過于明察。
1.最稱職的臣子。
1.極忠誠;極真誠。
2.古儒家指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3.極其真摯誠懇的心意。
1.形容人的"浩然之氣"極其廣大堅強。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閑。"朱熹集注"至大初無限量;至剛不可屈撓。"
1.最恰當。
1.極廣大。
1.多用于書信結尾﹐表示懇切的請求或希望。
1.造詣。
2.指程度達到極點。
3.到。至﹑到義同。
1.指最好的學說﹑道德或政治制度。
2.最高的原則﹑準則。
3.佛﹑道謂極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術。
1.最高的道德;盛德。
1.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1.猶相等﹐相當。
1.謂善事兄長﹐極盡為弟之道。弟﹐同"悌"。
1.極多。
2.副詞。表示最大的限度。
1.謂使法制完善。
2.謂至高無上的法律。
3.謂最神妙的佛法或法術。
1.極好的風度氣概。
1.極誠摯的情感。
2.書信及公文中常語。極感激。
1.最高;無可再高。
1.最公正;極公正。
2.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謂其大公無私。
1.科舉時代主考官觀看諸生考試的地方。因以為試院的別稱。
1.科舉時代試院中的大堂。
1.猶大公無私。
1.見"至公無私"。
1.極其要好的朋友。
2.謂交情極好。
1.極和諧﹑安順。
2.指天地間祥和之氣。
1.書信用語。表示受人之惠﹐甚為感激。
1.猶至于。到;達到□﹐表趨向的助詞。
2.猶至于。連詞。連接上文﹐另提一事。
1.極美好的教化。
1.最好的運會。
1.最緊要的關鍵。
2.極其微妙的奧秘。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