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錢、物資的總稱。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2.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
3.出自《答司馬諫議書》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4.出自《準風月談·爬和撞》撞得好就是五十萬元大洋,妻,財,子,祿都有了。
2.
通“材”。原材;材料。
1.出自《墨子·尚賢下》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財,不能殺,必索良宰。
2.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財以工化,賄以商通。
3.出自《稗說·諸香》采香本年者不堪用,必經歲月棄置腐敗久,其津液斂盡,質皆化,然后施斧斤無棄財。
3.
通“才”。資質,才能。
1.出自《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者。
4.
通“裁”。裁制;節制;裁斷。
1.出自《荀子·非十二子》一天下,財萬物,長養人民,兼利天下。
2.出自《漢書·張安世傳》唯天財哀,以全老臣之命。
3.出自《訄書·官統下》若夫增損財益之凡目,則以時定也。
5.
通“纔”。僅僅。
1.出自《墨子·備穴》難近穴為鐵??,金與扶林長四尺,財自足。
2.出自《史記·孝文本紀》太仆見馬遺財足,余皆以給傳置。
3.出自《訄書·原變》今海內有大陸,而馬財一指。
6.
通“纔”。始,剛才。
1.出自《歸寓舍》詩梅欲開時多是雨,草財生處便成春。
2.出自《贈術士張癡》詩財吟詩好日,便是命窮時。
3.出自《畫鶴賦》乃若素壁財粉,朱門始光。
1.出售。多指售酒。
1.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五﹑五﹑七﹑四﹑六(五句)。一般用在雙調《太平令》曲牌之前。兩曲連用,或作為小令,或用在雙調套曲內。
1.同"沽名釣譽"。
故意做作或用不正派的手段謀取名譽他一心沽名釣譽,結果枉費心機|自我吹噓,無非為了沽名釣譽。
1.猶沽名釣譽。
1.故作正直以獵取名譽。
1.猶沽名釣譽。
1.出賣。
1.鐘名。
2.十二律之一。
1.獵取虛名。
1.猶沽名。
1.同"沽名釣譽"。
1.同"沽名賣直"。
1.見"沽名賣直"。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
2.棱角。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干和鋒芒。
1.象聲詞。車輪滾動聲。
同‘轱轆’。
1.大車。
①車輪子。②滾動油桶~遠了。也作轱轤、轂轆。
1.車輪子。
1.象聲詞。碰撞聲。
2.呱嗒。猶嘮叨。
1.聲音雜亂刺耳。
1.鳥鳴聲。
1.多言貌。
1.呱呱叫。形容極好。
1.象聲詞。
1.亦作"唂剌"。
2.象聲詞。形容風聲或撞擊聲。
3.象聲詞。形容大聲說話。
1.見"唂喇"。
1.絮叨;不停地叫。
1.喧擾;吵鬧。
2.舊時打招呼﹑表示謝意的習慣語。猶今言打擾﹑對不起。
1.哭號。
1.象聲詞。禽鳥的鳴聲。
1.見"唃廝啰"。
1.亦作"唃廝羅"。
2.藏語譯音,意為"佛子"。原名斯南陵溫。北宋青海東部藏族首領。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后,據有湟水流域及今甘肅﹑青海接鄰地區,屬民數十萬。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加封保順軍節度使。
1.《易.同人》"同人先號唃而后笑,大師克相遇。"后以"唃笑"指悲歡。
1.傳說中的鳥名。狀如烏鴉而有白文。
1.用菰米煮成的飯。
1.菰和蘆葦。
2.借指隱者所居之處;民間。
1.即菰米。
1.菰之實。一名雕胡米,古以為六谷之一。
1.菰和蒲。
2.借指湖澤。
1.即茭白。
1.花蕾。
1.見"蓇葐"。
1.亦作"蓇盆"。
2.即覆盆子。
1.草名。
1.棱角整齊的臺階。借指壇場。
1.編連成冊的木簡。借指書籍。
1.比喻事物名實不符。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何晏集解"以喻為政不得其道,則不成。"朱熹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簡,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蓋當時失其制而不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為觚也。"
1.供書寫的木簡。亦指書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