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書〉同“盤”。
2.
見“涅”字條“涅槃”。梵語音譯,佛教代指佛或僧人死亡。
3.
名詞
古代盥洗用的木盤;泛指盤子。
1.
同“盤”。木盤。古代承水器皿。
1.出自《禮記·內則》進盧,少者奉槃,長者奉水。
2.出自《荀子·君道》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圓而水圓。
3.出自《學禮管釋·釋槃》承水者謂之槃。《說文》有槃無盤,《儀禮》皆作槃,《喪大記》皆作盤,諸經或作槃作盤,槃者古字,盤者今字者。
2.
同“盤”。謂形狀如盤。
1.出自《說弁》古者冠、冕、弁皆冠于發,取其冠曰冠,取其俯曰冕,取其槃曰弁。
3.
同“盤”。旋轉;盤繞。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云蒸雨降兮,錯繆相紛;大專槃物兮,坱軋無垠。
2.出自《送子思兄參惠州軍》詩樓臺飛半空,秀氣槃韶石。
4.
同“盤”。快樂。
1.出自《詩·衛風·考槃》考槃在澗,顧人之寬。
2.出自《后漢書·致惲傳》惲上書諫曰:“昔文王不敢槃於游田,以萬人惟憂。”
5.
同“盤”。盤桓。參見“槃停”。
1.出自《宋書·吳喜傳》西難既殄,便應還朝,而解故槃停,托云捍蜀。實由貨易交關,事未回展。
6.
同“盤”。量詞。
1.出自《農政全書》其輪高濶,輪軸圍至合抱,長則隨宜,中列三輪,各打大磨一槃。
7.
犁轅前可轉動的部分。
1.出自《耒耜經》橫於轅之前末曰槃,言可轉也,左右系以樫乎軛也。
2.出自《農書》耕槃,駕犁具也。
8.
見“槃槃”。大貌。多指才能出眾。
1.出自《世說新語·賞譽下》后來出人郗嘉賓
2.出自《東山謁外大父墓》詩土山宛轉屈蒼龍,下有槃槃蓋世翁。
3.出自《題王子梅盜詩圖》詩君才何槃槃,體制偏臚列。
4.出自《官場現形記》再加以令岳大人的聲望罩在那里,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調度有方,還怕不蒸蒸日上嗎?
9.
見“槃跚”。猶蹣跚。行走搖晃不穩貌。
1.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
2.出自《道山清話》﹝老仆﹞管押行李在后,泥濘不能進,少游留道旁人家以俟,久之,方槃珊策杖而至。
3.出自《春蕪記·巧詆》槃跚難挨,羞殺我職居槐宰。
10.
通“磐”。
1.出自《山居賦》崿崩飛於東峭,槃傍薄於西阡。
11.
通“瘢”。參見“槃夷”。猶創傷。
1.出自《莊子·駢拇》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1.兩只水鳥﹔兩只野鴨。
2.《后漢書.方術傳上.王喬》﹕"王喬者﹐河東人也。顯宗世﹐為葉令。喬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于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只舃焉。乃詔尚方?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后用為地方官的故實。
1.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一雁獨南翔"之句◇以"雙鳧一雁"為感傷離別之詞。
1.即魚袋。唐代授予品官的一種符契。左﹑右各一﹐左者進內﹐右者隨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1.布匹﹑絲綢﹑書畫裝裱等兩倍于尋常的幅面。
1.見"雙柑斗酒"。
1.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戴飆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后遂用為春日雅游的典故。
1.一個崗位由兩人同時站崗。
①體操器械之一。在四根立柱上橫架兩根各長35米的平行橫杠即成。兩橫杠間距和高度均可調節。②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成套動作由支撐、懸垂、擺動、倒立、轉體、屈伸、翻騰等編組而成。
1.指由上下兩闋相疊而成的詞。
1.古代弩弓之一。
2.舊時喻指纏足婦女的一雙小腳。
3.粥的隱語。"粥"字由兩個"弓"字和一個"米"字組成﹐故稱。
1.見"雙鉤"。
1.見"雙鉤"。
1.指有回執的掛號信。
①詞語、句子除表面意思外,還關涉、隱含另外的意思妙語雙關|他這句話是雙關語,你要體會他另一層意思。②運用雙關手段的修辭格。
原意是一人能雙手各自握筆,同時畫出不同的畫◇比喻兩種方法同時使用一支軍隊從左包圍,一支軍隊從右包圍,雙管齊下,必能取勝。
1.鐵路復線。
2.借指并行的兩個系統。參見"雙軌制"。
1.指兩個系統并行的制度。
1.比喻兄弟二人俱獲功名。
1.兩膝齊跪。
1.指兩條紅色緞帶。
2.見"雙紅拜帖"。
1.用雙折大紅紙寫或印的大型名帖。舊時拜會或聯系事情時用。
1.即雙紅拜帖。
1.一對玉環。晉韓宣子有一玉環﹐得知另一環在鄭﹐欲求購。環為鄭國商人所有。鄭子產曰﹕若予環﹐鄭必有"強奪商人"之嫌﹔晉得環﹐亦必"失諸侯"~宣子終于不再求購。見《左傳.昭公十六年》◇用為典實。
2.指女子的一對耳環。
1.古代年輕女子的兩個環形發髻。
2.借指少女。
3.指婢女。
4.指千金高價。語本漢辛延年《羽林郎》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余。"
①一作雙黃”。曲藝曲種。流行于全國各地。演員兩人,一人坐前,一人藏后;藏后者說唱,前坐者按說唱內容表演各種動作,使觀眾感到如前坐者說唱一樣。演出多以滑稽取勝。相傳起源于清代曲藝演員黃輔臣。黃晚年嗓喑,演出時只能由其子蹲在椅后說唱,后人模仿而成為另一曲種。②比喻雙方的行動表面上似乎無關,其實按秘密約定進行,互相配合他們兩人,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唱的是一出雙簧。
氣鳴樂器。由嘴子、管身、喇叭口三部分組成。管身木制,略呈圓錐形,嘴子為兩片薄蘆片。音色優美抒情,有田園風味。廣泛用于管樂隊或管弦樂隊,也用于獨奏和重奏。
1.見"雙回門"。
1.舊時習俗﹐結婚滿月﹐新娘偕婿回娘家省親﹐叫做雙回門。
以雙極型晶體管為基礎的集成電路。采用硅平面工藝制成。特點為速度快、頻率高、閾值電壓低、穩定性好、負載能力強,但工藝較復雜。主要用于模擬集成電路。
1.在同一塊田里﹐一年栽種和收獲兩次的稻。
1.猶雙峰。
2.指舊時纏足婦女的一雙鞋子。
在化合物分子中兩個原子間以共用兩對電子而構成的鍵。通常用兩條短線=”表示。如乙烯(ch2=ch2)、丙酮(﹉3ccch3o)等分子中的鍵。[hj]
1.兩只角。
2.指古代孩童或青年女子頭頂上的兩束發髻。
1.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儀仗。
1."雙南金"的略語。優質黃金。
2.喻指優秀的兩篇詩文或兩個人。
1.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
2.泛指高官之儀仗。
3.借指高官。
1.古地名。在今江西省修水縣西。為宋詩人黃庭堅(山谷)家鄉。
2.借指黃庭堅。
3.茶葉名。宋代洪州雙井鄉所產。
1.指宋代江西詩派﹐黃庭堅為江西詩派之祖﹐故名。
1.指舊俗結婚后第十八天﹐男家送女家禮物的日子。
1.雄雞兩腳后突出部分。爭斗時用以刺對方。
1.書畫的上﹑下款。
1.兩條鯉魚。
2.一底一蓋。把書信夾在里面的魚形木板﹐常指代書信。唐韓愈《寄盧仝》詩﹕"先生有意許降臨﹐更遣長須致雙鯉。"錢仲聯集釋引孫汝聽曰﹕"古樂府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宋張輯《垂楊柳.寓謁金門》詞﹕"前度蘭舟送客﹐雙鯉沉沉消息。"明陳汝元《金蓮記.歸田》﹕"自憐﹐雙鯉音無見﹐離恨難傳﹐知甚日大刀環。"一說是結為鯉魚形的書信。
1.并生于同一枝干的兩朵荷花。又名并蒂蓮。古代以為祥瑞征兆。
1.兩頰。
2.用兩塊布縫合而成﹐中間有脊的鞋面。
1.前部中間有兩條脊的布鞋。
1.制造物品用的材料比通常的同類物品加倍。多用于比喻。
1.指釋迦牟尼涅盤處。
2.借指釋迦牟尼。
3.借指寺院。
1.即雙陸。古代一種博戲。
2.指進行雙陸之戲。
1.兩條龍。
2.稱譽同時著名的兩個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東漢許虔﹑許邵﹐南朝梁謝舉﹑謝覽﹐柳惔﹑柳悅﹐唐烏承玼﹑烏承恩等。
3.相傳晉代張華見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推知豫章豐城有寶劍。張華派雷煥到豐城﹐掘獄屋基﹐得寶劍二把。張華和雷煥各得其一◇張華被誅﹐其劍頓失。雷煥卒﹐雷煥之子持劍行經延平津﹐僅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下水取劍﹐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蟠縈有文章◇以"雙龍"用為寶劍之典。
1.亦稱"雙鹿"。
2.古代一種博戲。
3.指進行雙陸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