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代詞
〈方〉人稱代詞。(吳語)你。
2.
代詞
人稱代詞。我(多見于舊詩文)。
3.
名詞
(Nóng)姓。
1.
我。
1.出自《晉書·會稽王道子傳》道子頷曰:“儂知儂知。”
2.出自《此翁》詩高閣群公莫忌儂,儂心不在宦名中。
3.出自《春蕪記·宴賞》奴家生得好儀容,月殿姮娥也賽不過儂。
4.出自《紅樓夢》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5.出自《赤壁懷古》詩怪道儂來憑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紅。
2.
人。泛指一般人。
1.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夏歌十六》赫赫盛陽月,無儂不握扇。
2.出自《瀧吏》詩比聞此州囚,亦有生還儂。
3.出自《漢州》詩北儂初到漢州城,郭邑樓臺觸目驚。
4.出自《牡丹亭·鬧殤》為著誰儂,俏樣子等閑拋送?
3.
他;他們。參見“渠儂”。
1.出自《正字通·人部》儂,又他也。
4.
你。
1.出自《西湖竹枝詞》勸郎莫上南高峰,勸儂莫上北高峰。
5.
姓。唐朝有儂金意。見《新唐書·南蠻傳下·西原蠻》。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儂氏,儂奭,青州人。
邊野之地的風塵。比喻戰事邊塵再起|何日邊塵靜,庭前征馬還。
1.喻邊境安定無戰事。
1.亦作"邉臣"。
2.駐守邊疆的大臣﹑官員。
1.邊疆的要沖﹑重鎮。
1.亦作"邉愁"。
2.邊人的愁苦之情。
3.因邊亂﹑邊患引起的愁苦之情。
1.安邊之策。
1.亦作"邉儲"。
2.指邊防用的儲備糧食或物資。
1.古代邊地所用的吹奏樂器。
2.指邊地吹奏樂器吹奏出的聲音。
1.見"邊陲"。
邊境~重鎮。
1.指反映邊地生活風情的詩歌作品。唐張敬忠﹑明徐渭都有《邊詞》。
1.邊地村莊。
1.鄰接,毗連。
2.邊境地帶。
1.邊地官員。
2.道路的兩側部分。
1.購進糧食供邊防用。
邊遠的地區。
1.流行邊地的曲調。
1.派往邊境進行偵探的諜報人員。
1.指邊民。
1.猶邊邑。
1.界方的謔稱。
1.猶籩豆。
1.猶邊患。
1.猶邊堠。
1.見"邊陲"。
1.指邊地的少數民族。
1.亦作"邊蕃"。
2.靠近邊境的藩國﹑藩鎮。
1.見"邊藩"。
1.亦作"邉方"。
2.邊地;邊疆。
3.邊際。
國家邊境地區布置的防務~部隊。
在邊疆駐守并執行軍事任務的軍隊。世界上多數國家編有邊防部隊,但名稱和編制不盡相同。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嚴守國界,保衛邊疆;負責邊境巡邏、值勤和管理;處理邊境涉外事務;參加邊疆社會主義建設等。
1.猶廂房。
1.邊防費用。
1.邊地災禍兇氣。比喻邊寇。
1.猶邊境。
1.亦作"邉烽"。
2.邊疆報警的烽火。
3.指代邊境上的戰事。
4.借指邊疆。
足球、冰球等球類比賽中擔任邊線進攻的隊員。
1.兩物體邊緣的縫接之處。
1.邊地官員的俸祿。
1.邊,邊地;服,要服。指離開王畿極遠的地方。
1.舊時指朝廷頒發給邊地軍政官員的符節。
布帛的邊緣,比喻人的儀表、衣著不修~。
1.指邊境地區的督撫。
1.邊區政府。
1.靠近邊境的屬國。
1.指為籌集邊防費用而征收的賦稅。
1.邊境與腹地。
2.指邊引和腹引。
1.猶邊任。
1.代稱邊兵。
1.詠唱邊疆生活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