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面目)兇惡的樣子。
1.
兇猛;兇惡。
1.出自《隋唐嘉話》﹝宦者﹞放鷂不避人禾稼,德干擒而杖之二十……宦者涕泣袒背以示於帝,帝曰:“你情知此漢獰,何須犯他百姓?”
2.出自《宿州河亭書事》詩林中鴉舅獰,席上蠅虎攫。
3.出自《舟行望南韶諸山》詩辟面劈洪荒,獰色向人射。
2.
謂變得兇惡。
1.出自《子夜》吳蓀甫已經(jīng)下車,臉上是鐵青的殺氣,獰起眼睛,簡直不把眾人看一下。
2.出自《小巫》她還看見姑爺獰起臉孔,大踏步從她身邊走過。
象聲詞,金石相擊的聲音、響亮的讀書聲音等。
1.即琳瑯。
1.聲音清朗貌。
1.道家的書。
2.指史冊。
1.窗的美稱。
1.瑯玕樹上的霜花。
1.猶朗誦。
1.浪蕩,放縱。
1.亦作"瑯琊"。亦作"瑯琊"。
2.山名。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海濱。
3.山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西晉伐吳,瑯邪王司馬伷曾率兵駐此,因名。
4.指秦始皇時于瑯玡山上所建之瑯邪臺。
5.指秦瑯琊刻石。
又稱瑯琊山”。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因東晉瑯琊王避難于此得名。拔317米。山青水秀,林壑優(yōu)美,有瑯琊寺、歸云洞、醉翁亭、無梁殿等名勝古跡。為全國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
1.亦作"瑯琊臺"。
2.臺名。越王勾踐觀臺,在瑯邪故城東南十里。
3.臺名。在山東瑯玡山上。秦始皇筑層臺刻石紀(jì)功處。現(xiàn)原臺已廢圮,遺址如小山丘,地臨黃海,氣象恢宏。
4.指秦"瑯邪臺刻石"。
1.見"瑯邪"。
1.見"瑯邪臺"。
1.同"瑯邪"。
1.道觀。
1.猶華翰。對人書信的敬稱。
傳說中的神仙洞府瑯fe3285亍
1.香菜。
1.即榔頭。錘子。
1.見"榔槺"。
器物長大,笨重,用起來不方便。
1.亦作"梠梠"。
2.挺拔貌。
3.象聲詞。
1.亦作"樃梅"。
2.木名。
1.落葉喬木。葉子互生,秋天開淡黃色小花,結(jié)翅果,橢圓形。木材堅硬致密,可制車輪﹑農(nóng)具等。也寫作"朗榆"。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朗榆》。
1.亦作"硠祃"。亦作"硠?"。
2.雷聲。
3.物相擊聲。
1.石相擊聲。
2.形容他物相擊聲。
3.堅強。
1.見"硠磕"。
1.雜草敗禾。
1.比喻人庸庸碌碌不成材。
2.形容樣子狼狽。
稂和莠,都是形狀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長的雜草。比喻壞人。
1.亦作"鋃鏜"。鐵鎖鏈。拘系罪犯的刑具。
2.表示被鐵鏈子鎖著。
3.笨重貌。
4.懸鈴。
1.見"鋃鐺"。
1.即狼筅。兵器名。
1.蟬的一種。體長七八分﹐色黑﹐雜黃綠斑紋﹐腹部面有白粉﹐翅無色透明。
1.雄蟹的別名。
1.身材高長的人。
1.鋃鐺。
1.多指比較大的錘子。敲打用的手工具。
1.悲涼。
1.高深。
1.穎悟超群。
1.高潔的胸懷。
1.亦作"朗鬯"。
2.明白暢達。
3.謂聲音響亮流暢。
4.爽朗舒展。
5.清瑩流轉(zhuǎn)。
1.見"朗暢"。
1.明白透徹。
2.明凈。
3.指清秀。
4.爽朗通脫。
1.清澈。
2.清楚﹐明晰。
1.豁達;明達。
1.清晨。
1.高聲彈奏。
1.清亮的笛聲。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