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執;持取。
1.出自《說文·手部》撚,執也。
2.出自《重送》詩手撚金仆姑,腰懸玉轤轆。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見一騎馬悄如飛到,撚一柄丈二長槍,騁粗豪,妝就十分惡。
4.出自《生死場》趙三撚著煙袋,他來回踱走。
2.
揉搓;搓捻。
1.出自《賀明朝》詞故將纖纖玉指,偷撚雙鳳金線。
2.出自《芳草渡》詞羞淚下,撚青梅,低聲問道幾時回。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把黃髯撚定,徹放眉間鎖。
4.出自《小學時的姊姊》常常撚撚絹絲兒,針兒,說:“姊姊,你替我穿!”
3.
指揉搓而成的卷兒。
1.出自《盆兒鬼》撚個紙撚,蘸上些油,點上這燈兒。
4.
蹂,踐踏。
1.出自《逸周書·大武》五虞: 一、鼓走疑;二、備從來;三、佐車舉旗;四、采虞人謀;五、后動撚之。
2.出自《淮南子·兵略訓》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
5.
接續;系。
1.出自《更漏子》詞偎粉面,撚瑤簪,無言淚滿襟。
2.出自《清波雜志》腰弓撚箭,從事鞍馬。
3.出自《感皇恩》詞碧玉撚柔條,藍袍裁葉,明艷黃深軟金疊。
6.
彈撥琵琶的一種指法。
1.出自《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后《綠腰》。
2.出自《王家琵琶》詩金屑檀槽玉腕明,子弦輕撚為多情。
3.出自《減字木蘭花》詞畫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撚輕籠,玉指纖纖嫩剝蔥。
7.
攆,驅逐。
1.出自《殺狗勸夫》這等人不長進,則待饞處著嘴,懶處著身,不撚了他去,待做甚么!
2.出自《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魯公子聽小姐縊死,還道是做成的圈套,撚他出門,兀自在廳中嚷刮。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