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粗厚。
1.光彩美盛貌。
1.光明華美貌。
1.靴和套褲。指戎裝。
1.亦作"韡曅"。
2.光明美盛貌。
1.同"韡曄"。
1.見"韡曄"。
1.勤勉。
1.光彩美麗。
1.勤勉不倦貌。
2.行進貌。
3.水流貌。
4.謂詩文或談論動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
5.不絕貌。 6.委順貌。 7.美妙;美好。
1.勤勉莊敬。
英國報紙。日報。前身是1821年創辦的《曼徹斯特衛報》,1959年8月改現名。該報一般反映自由派觀點。現在倫敦出版。
1.衛護警蹕。
1.衛護遮掩。
1.負責警衛的兵士。
2.唐時南衙禁兵的專稱。
1.指粗布衣服。語出《左傳.閔公二年》"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楊伯峻注"大布衣﹑大白冠,所以示儉。"
1.地區名。舊時西藏的別稱。西藏舊分阿里﹑藏(后藏)﹑衛(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衛藏指前后藏,元明譯為烏斯藏,清譯為衛藏。清人著作中有時也用衛藏概稱西藏四部。
1.指孔子弟子子貢,姓端木,名賜。因其為衛人,故稱。
1.護衛侍從。
2.護衛侍從之人。
1.指衛護儒家道統。宋明理學家稱儒家學術思想授受的系統為道統。
2.指維護舊道德和舊倫理觀念。
1.指衛護封建道統的人。
1.春秋時衛國記載孔悝祖先功德的鼎。銘文見《禮記.祭統》。
1.舊時軍政機關和高級軍官用來保護自己的部隊或警衛人員。
1.守護侍奉。
1.東晉女書法家。姓衛,名鑠,字茂漪,汝陰太守李矩妻,世稱衛夫人,也稱李夫人。擅長書法,隸書尤善,師鍾繇,妙傳其法。王羲之﹑王獻之少時,曾從她學書。
1.古代九服之一。
2.指五服之一。見《書.康誥》。參見"九服"﹑"五服"。
1.衛帥的符印。
1.猶養護,保養。
1.猶維護。
1.《左傳.閔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后因以"衛鶴"為濫叨封爵之典。
1.指晉衛玠。
1.指天津楊柳青年畫。因天津在明清時叫"天津衛",故稱。
1.西漢名將衛青和霍去病皆以武功著稱,后世并稱"衛霍"。
1.古代九畿之一。
1.軍籍。
1.清代對西部蒙古各部的總稱。"衛拉特"乃蒙語音譯,為部落之意。元代稱斡亦剌,明稱瓦剌,清曰厄魯特,也稱額爾特﹑衛拉特◇分裂為四部和碩特﹑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
1.晉衛玠和樂廣的并稱。
安徽合肥人。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曾和八路軍合作抗戰,指揮忻口戰役◇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陸軍副總司令。1948年任東北剿總”總司令,在遼沈戰役中被蔣介石撤職。1949年去香港。1955年到北京,后任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漢衛青的軍幕。
2.比喻非常危險的處境。典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自衛如晉,將宿于戚(衛邑),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孫文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杜預注"言至危。"
1.指漢武帝皇后衛子夫。她以發美得寵。事見《漢武故事》◇因以"衛娘"借指冶容女子。
1.中醫學名詞。為人體中飲食水谷所化生之精氣,具有保衛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2.猶養氣。
1.指春秋衛國大夫蘧伯玉。
1.即魏闕。古代宮廷外的闕門。
1.書信套語。謂保養。
①能預防疾病亂倒垃圾,不衛生,不文明。②符合衛生要求的狀況養成衛生習慣。
1.月經帶。婦女經期所使用的帶子。
1.衛生設備所在的房間。
1.方言。即絨褲。一種線織而表面起絨的較厚的褲子。
1.樟腦丸。詳"衛生丸"。
1.建筑物內供應自來水﹑熱水及排除污水﹑垃圾等設備的統稱。通常指抽水馬桶和接通下水道的臉盆﹑浴缸等。
1.樟腦丸。也稱衛生球。用萘制成,呈球形,有特殊的氣味,易揮發。放在衣物中,可以防蟲蛀。
2.俗戲稱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