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怨恨;發怒。
1.出自《普曜經·出家品》愚人惱此如賈遇賊,愚人懼此如大樹被斫。
2.出自《百喻經·共相怨害喻》用惱於彼,竟未害他。
3.出自《寄男抱孫》任汝惱弟妹,任汝惱姨舅。
4.出自《灰闌記》你不去,員外又道你惱著他哩!
5.出自《紅樓夢》不怕他惱,他能多大了,就忌諱這些個?
6.出自《無題》不要像前年那樣心里一惱就撕掉了呵!
2.
煩惱。
1.出自《陳書·姚察傳》將終,曾無痛惱,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
3.
引逗;撩撥。
1.出自《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2.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五》是時也,波旬設計,多排婇女嬪妃,欲惱圣人。
3.出自《蝶戀花·春景》詞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4.出自《釣雪舟倦睡》詩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
4.
麻煩,打擾。
1.出自《水滸傳》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在里面……若還放他出世,必惱下方生靈。
2.出自《水滸傳》武松道:“明日是亡兄斷七,你前日惱了眾鄰舍街坊,我今日特地來把杯酒,替嫂嫂相謝眾鄰。”
5.
愛。參見“惱殺”。
1.出自《金錯刀》詞春光堪賞還堪玩,惱煞東風誤少年。
2.出自《贈浙西妓亞仙》詩翠黛顰如怨,朱顏醉更春。占將南國貌,惱殺別家人。
3.出自《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江岸梨花》梨花有思緣和葉,一樹江頭惱殺君。
4.出自《減字木蘭花·宿僧房有作》詞卻恨春風,勾引詩來惱殺翁。
5.出自《贈段七娘》詩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
6.出自《與馬異結交詩》此婢嬌嬈惱殺人,凝脂為膚翡翠裙。
1.默默申告。
1.指人的思想或品格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的變化。
2.指為人所不知不覺的變更。
1.暗中轉換移易。
1.暗自領會。
1.暗中記錄。
1.默默考慮。
1.暗中記住。
1.暗中覬望。
1.暗中進諫。
1.指不用言語的教導。
1.暗中釋解。
1.沉默清靜。
1.潛心研究。
1.緘口不言。
1.暗中窺見。
1.暗中羞愧。
1.默默地致禮。
1.暗中思慮。
1.緘口不說話。
2.幽寂無聲。
3.無知貌。
4.不得意。
5.暗暗地。
1.不出名,無人知曉。
1.沉默不語。
1.默默考慮;暗中思考。
2.不出聲地讀或背。
1.只有形象沒有聲音的影片。也叫無聲片。
1.謂從意識深處默默領會和揣摩事物所蘊含的精神氣韻。
1.默默思求。
1.沉默不語貌。
1.默示承認。
1.安靜無為。
2.緘默,沉默。
3.指屏息不敢透氣。
1.默無聲息地被扼殺。
1.方言。思考。
1.猶默想。
1.暗中記住。語出《論語.述而》"默而識之。"
1.暗中的啟示。
1.默默而視。多指對該管的事故意不管或漠不關心。
1.暗自計數。
1.默默思索。
1.不出聲地讀書。
1.默默地相送。
1.復姓。
1.猶靜聽。
1.內心領悟。
1.謂默然成仙。
1.默默思考。
1.憑記憶把讀過的文字寫出來或把觀摹過的圖畫繪出來。
暗示同意這一舉措,得到廠長的默許。
1.暗中移易。
1.謂表達內在的意念。
1.默默吟誦。
1.暗中啟迪。牖,通"誘"。
1.暗中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