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洗頭發,也泛指洗滌。
2.
名詞
〈書〉比喻受到某種好處。
3.
名詞
姓。
1.
洗頭發。
1.出自《詩·小雅·采綠》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2.出自《荀子·不茍》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人之情也。
3.出自《論衡·譏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盧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實等也。
4.出自《文心雕龍·養氣》沐則心覆,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愈黷。
2.
芟除。
1.出自《管子·輕重戊》今吾沐涂樹之枝,日中無尺寸之陰,出入者長時,行者疾走,父老歸而治生,丁壯者歸而薄業。
2.出自《齊民要術·種榆白楊》初生三年,不用采葉。尤忌捋心,不用剝沐……諺曰:“不剝不沐,十年成轂。”言易粗也。
3.
整治。參見“沐槨”。
1.出自《魏夫人宋氏墓志銘》吾度不能久處世間矣。命舁柩堂下沐之曰:“吾藏身此中,無隙則佳耳。”
4.
潤澤。
1.出自《后漢書·明帝紀》京師冬無宿雪,春不燠沐。
5.
受潤澤。引申為蒙受。
1.出自《題商山廟》詩偶出云泉謁禮闈,篇章曾沐漢皇知。
2.出自《乞依樞副舊例敘位札子》臣近蒙恩除樞密副使,已具懇辭,未沐矜許。
3.出自《女神·輟了課的第一點鐘里》我跑到松林里來散步,頭上沐著朝陽,腳下濯著清露,冷暖溫涼,一樣是自然生趣!
6.
指休假。
1.出自《數詩》三朝國慶畢,休沐還舊邦。
2.出自《文選·沈約〈和謝宣城〉》晨趨朝建禮,晚沐臥郊園。
7.
米汁。古人常作洗頭之用。
1.出自《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2.出自《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遺,歲得再通,齊義於貴宗,等惠於百司。
3.出自《顏氏家訓·歸心》梁世有人,常以雞卵白和沐,云使發光。
8.
姓。三國魏有沐并。見《三國志·魏志·常林傳》南朝宋裴松之注。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沐氏,漢有沐寵,為東平太守。狀云:端木賜之后,避難改為沐氏。
9.
泛指洗滌。
1.出自《文選·宋玉〈神女賦〉》沐蘭澤,含若芳。
2.出自《雙濤園讀書》詩山空蟬自語,雨過松如沐。
1.指樂聲和歌聲。
1.絲編之繩。
2.指釣絲。
1.指養蠶繅絲之事。
1.形容纖細之物。猶言一絲一絲。
2.形容細微的感覺。猶一些﹑一點。
3.象聲詞。
1.形容極其細密。
1.織布時每條經線都有條不紊地從筘中通過。比喻一一合度,絲毫沒有差錯。扣,同"筘",織布機上的機件。
1.絲編的帶子或繩子。
1.纖細的枝條。
1.指琴。古人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故稱。
2.指樂曲。
1.古代鞋上的絲制飾物。有孔,可以穿系鞋帶。
1.絲織的網。亦指棉﹑紗﹑麻等制成的網。
2.指魚網。
3.指細密如絲的網狀物。
1.稍微;絲毫。
1.一種糖的名稱。
1.比喻細密而有條理地分析剖解。
1.生絲和麻。
2.指繅絲績麻之事。
1.亦作"絲弦"。
2.弦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絲線。亦借指弦樂器。
1.亦作"絲線"。
2.以絲紡成的線。
1.用絲綢制的鞋。
1.中國舊時買賣生絲的商行。其性質為中間商,盛行于江浙等省。
1.唐李賀《浩歌》"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后因以絲繡圖像或絲繡姓名表示仰慕愛重之意。
1.迂闊耿介。
1.開朗的胸懷。
1.亦作"痚禁"。
2.放松禁令。
1.逐條列舉。
1.舊時服喪用的粗麻鞋。
1.亦作"疏雋"。
2.放達超逸。
1.亦作"踈決"。
2.疏浚;開通。
3.清理判決。
1.亦作"痚絶"。
2.疏遠斷絕。
1.亦作"疏爵"。
2.分封爵位。
1.亦作"痚俊"。亦作"踈俊"。
2.放達超逸。
為疏通、擴寬、挖深河湖或其他水域,用人力或機械進行的水下土石方開挖工程。廣泛用于開挖航道、港口、運河,浚深、拓寬航道,疏通河道、渠道,清除水下障礙物等。
1.亦作"痚儁"。同"疏俊"。
1.豁達;開朗。
1.上疏極諫。
1.亦作"踈客"。
2.稀客。
3.關系疏遠的客人。
1.亦作"痚快"。
2.開闊;暢快。
3.粗率直爽。
4.明快爽朗。
1.亦作"痚狂"。亦作"踈狂"。
2.豪放﹐不受拘束。
1.亦作"疏曠"。亦作"踈曠"。
2.豪放;豁達。
3.遠離;遠隔。
4.孤單寂寞。
5.空闊﹐廣大;寬宏。
①粗略,不周密天下初定,制度疏闊。②迂闊,不切實際好談世務,而疏闊不可用|賈生之言,乃頗疏闊。③久隔;久別經年的疏闊,乘此可以作親熱的探訪。④距離大,開闊小樓與小樓之間疏闊,環境很好。
1.亦作"痚喇喇"。
2.見"疏剌剌"。
1.亦作"痚剌剌"。亦作"痚辣辣"。亦作"痚喇喇"。
2.象聲詞。
3.猶言稀拉拉;空蕩蕩。
1.亦作"痚辣辣"。
2.見"疏剌剌"。
1.亦作"踈籟"。
2.稀疏的聲響。
1.亦作"疏懶"。亦作"疏懶"。亦作"疏懶"。亦作"?懶"。
2.懶散。
3.松懈;懈怠。
①開闊清亮聲姿高暢,眉目疏朗。②豁達開朗形貌瑰奇,風神疏朗。③明敞窗欞疏朗。
1.稀疏的樣子。
1.古西域諸國之一。王莽時稱世善﹐唐名佉沙。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一帶。其治疏勒城﹐即今疏勒縣。
1.亦作"痚冷"。
2.恬淡;淡泊。
1.亦作"疏理"。亦作"踈理"。
2.紋理粗糙。
3.指皮膚粗。
4.修整。
5.分別處理。 6.文章的思路脈絡不嚴密緊湊。
1.亦作"痚利"。
2.疏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