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相等;齊等。
1.
齊等;相當(dāng)。
1.出自《莊子·外物》大魚食之,牽巨鉤……海水震蕩,聲侔鬼神。
2.出自《史記·趙世家》趙名晉卿,實專晉權(quán),奉邑侔於諸侯。
3.出自《故左武衛(wèi)大將軍郭知運謚議》茂勛崇名,與衛(wèi)霍侔。
4.出自《鳴鳳記·楊公劾奸》切惟元老嚴嵩僭竊,權(quán)侔人主,誤國殃民,奸謀久矣。
5.出自《吹網(wǎng)錄·守海鹽縣主簿王頊妻墓志銘》夫人事親盡孝,可侔於曾閩。
6.出自《示兒女》詩所恨壓迫者,役人如馬牛。更恨說教者,實與強暴侔。
2.
比較;衡量。
1.出自《西溪叢語》若言狹逼,則東溟自定海吞余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尤其狹逼。
3.
《墨經(jīng)》中的邏輯術(shù)語。其主要形式是對原判斷的詞項附加比詞,從而構(gòu)成一個推論形式。如“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相當(dāng)于直接推理的一種形式。
1.出自《墨子·小取》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
4.
謀取;求。
1.出自《管子·宙合》賢之處亂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則沈抑以辟罰,靜默以侔免。
2.出自《韓非子·五蠹》蓄積待時而侔農(nóng)夫之利。
3.出自《軍次實錄》志在生靈愿未酬,七旬苗格策難侔。
5.
見“侔莫”。黽勉,勤勉。
1.出自《方言》侔莫,強也。北燕之外郊,凡勞而相勉,若言努力者,謂之侔莫。
2.出自《通雅·釋詁》閔勉、閔免、僶勉,一也。轉(zhuǎn)為密勿、蝒沒,又轉(zhuǎn)為侔莫、文莫。
3.出自《毛詩稽古編·小雅·十月之交》黽勉、密勿、侔莫、文莫,皆自勉之意……蓋四者音相似,義亦通矣。
1.謂脫去上衣,裸露肢體。古人謝罪或祭祀時的一種表示。
①露出內(nèi)衣不敢袒裼。②露出身體袒裼暴虎。
1.赤身露體。謂粗野無禮。
2.謂無拘無束。
1.謂脫襪赤足。古人致敬謝罪的一種禮節(jié)。
2.表示對神靈的虔誠。
3.袒胸赤足。
1.袒左與跳踴。古代喪禮儀節(jié)。
1.脫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標志。
2.脫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時表示參加起事的標志。
3.漢呂后死,太尉周勃入北軍,"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皆左袒。"周勃遂率兵盡殺呂黨。事見《史記.呂太后本紀》◇遂以"袒右"表示對舊勢力的擁護。
1.謂頭包發(fā)巾而不戴冠。
1.露出皮肉挨打。
1.古行禮時,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禮事皆左袒。
1.用細毛織成的布。
1.毛毯。今亦泛稱以棉﹑毛或化學(xué)纖維織成者。
戲曲表演基本功。是翻、騰、撲、跌的功夫,如筋斗、踺子、虎跳、劈岔、旋子、搶背、吊毛等。因在毯子上進行訓(xùn)練,故名。
1.心不安寧。
1.酒名,白酒。
1.周制百家為醓,五百家為鄙。泛指郊野之地。
1.帶汁的肉醬。
1.亦作"醓侯"。
2.漢蕭何的爵號∥在楚漢相爭中,佐高祖,守關(guān)中,轉(zhuǎn)漕給軍,兵不乏食,因以致勝。高祖即位,論功行賞,評為第一,封醓侯。
1.醓縣之臺。
1.脫衣露體﹑赤膊。
1.古代王后六服之一。白色。亦為世婦和卿大夫妻的禮服。
1.贊賞喜愛。
1.嘆息悲傷。
1.嗟嘆詫異。
2.驚嘆。
1.感嘆惆悵。
1.嘆息憂傷。
表示感嘆或呼喚應(yīng)答聲的詞。嘆詞不與其他詞發(fā)生組合關(guān)系,有時單獨即可成為一個句子。如啊、哎、喂、呸。
1.見"嘆詞"。
1.嘆息哀悼。
1.驚嘆。
1.感嘆憤激。
1.謂生不逢時。典出《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1.謂佛教僧徒以偈文贊唱佛德。
1.嘆服。
1.贊嘆佩服。
1.驚奇。
1.見"嘆為觀止"。
1.贊嘆駭異。
1.嘆息遺憾。
1.嘆息抱恨。
1.《史記.李斯列傳》"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因以"嘆黃犬"為悔恨貪富貴而取禍之典。
1.嗟嘆后悔。
1.贊許。
1.稱贊獎勵。
1.嗟嘆。
1.贊嘆備至。
1.嘆息感慨。
1.嘆息痛哭。
1.嘆息。
1.語出《禮記.禮運》"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后因以"嘆蠟"指感慨時間流逝,理想不能實現(xiàn)。
1.感嘆年已老大而猶未顯達。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