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書〉無,沒有。
2.
形容詞
〈書〉微小。
3.
動詞
涂染。本謂血污,引申為毀謗。
4.
形容詞
輕蔑。
1.
細??;輕微。
1.出自《法言·學行》視日月而知眾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眾說之小也。
2.出自《潛夫論·論榮》仁重而勢輕,位蔑而義榮。
2.
輕視;侮慢。
1.出自《國語·周語中》狄,豺狼之德也,鄭未失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賢也。
2.出自《詠史》外望無寸祿,內顧無斗儲。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
3.出自《縣齋有懷》詩事業窺皋稷,文章蔑曹謝。
3.
削滅;拋棄。
1.出自《易·剝》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兇。
2.出自《〈酌中志〉自序》高印公利令智昏,聽讒蔑理,而煢煢若愚,拔之前列矣。
4.
無;沒有。
1.出自《詩·大雅·板》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
2.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夫子循循然善誘人,雖欲從之,蔑由也已。
3.出自《新唐書·突厥傳贊》自《詩》《書》以來,伐暴取亂,蔑如帝神且速也。
4.出自《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上》即小學一端,門逕十數,古今博洽,蔑能相兼。
5.
副詞。表示否定。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寧事齊楚,有亡而已,蔑從晉矣。
6.
通“末”。
1.出自《逸周書·祭公》茲申予小子,追學於文武之蔑。
2.出自《讀書雜志·逸周書四》予謂蔑與末同。穆王在武王后四世,故曰追學於文武之末?!缎栄拧吩唬骸懊铮┮病!?/p>
7.
通“?”。目紅腫不明。
1.出自《文選·宋玉〈風賦〉》故其風中人狀,直憝溷郁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為蔑。
8.
古地名。即姑蔑。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四十五里。
1.出自《春秋·隱公元年》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9.
污血。
1.出自《素問·氣厥論》膽移熱於腦,則辛額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蔑瞑目。
10.
謂血染。
1.出自《新唐書·藩鎮傳·田悅》大夫親斷逆首,血蔑衣袖。
2.出自《金史·李復亨傳》刀蔑馬血,火煅之則刃青。
11.
以物涂染。
1.出自《新唐書·逆臣傳中·朱泚》俄吐蕃游騎升高招涇人,眾曰:“始吾屬為文喜求節度,天子致討則歸罪,安能以赭蔑面為異俗乎!”
12.
謂用惡言進行詆毀。
1.出自《漢書·梁平王劉立傳》污蔑宗室。
2.出自《新唐書·桓彥范傳》彥范等未訊即誅,恐為讎家誣蔑,請遣御史按實。
13.
指默。參見“蔑然”。
1.出自《晉書·衛瓘傳》瓘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p>
2.出自《世說新語·賞譽》王藍田為人晚成,時人乃謂之癡
3.出自《讒書·越婦言》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錦以晝之,斯亦極矣;而向所言者,蔑然無聞。
14.
引申為血洗,指殘酷屠殺。
1.出自《新唐書·康日知傳》悅兵血蔑邢,壕可浮,不能殘半堞,況吾城之完乎?
1.亦作"雅弦"。
2.指琴瑟之音。
1.見"雅?"。
1.體面﹔好看。
1.簫名。
1.文雅的玩笑。
1.素來的信任。
高尚而不粗俗的興趣雅興大發,即席賦詩。
1.行為雅正。
1.素性﹔本性。
1.文雅秀麗﹔雅致秀麗。
1.正道之學。指儒家經典之學。
2.指詩學。
1.謂趣味高雅的戲謔。
1.典雅純正﹔文雅不俗。
1.雅正的教訓。
2.正確的訓釋。
3.典雅純正。
1.謂正己守道﹐不失禮。
1.文雅之士眾多貌。
2.整肅貌。
3.潔凈整齊貌。
①正確合理的意見咨諏善道,察納雅言。②古指通行地區語音為準的共同語,與各地方言相對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1.亦作"雅燕"。
2.高雅的宴飲。
1.嬌美不俗。
1.見"雅宴"。
1.雅艷。
1.指做學問或創作詩文之事。
2.對他人所操業務的敬稱。
1.風雅地議論。
1.猶厚意。
1.風雅飄逸。
1.素來的意愿﹔本意。
2.很留意。
3.風雅的情趣。
4.美意﹔好意。常用為敬辭。
1.巖室之窗。
1.山地,山中。
1.山路。
1.山腳。
1.高峻的山巒;山巒。
1.《史記.殷本紀》"武丁夜夢得圣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于傅巖中。是時說為胥靡,筑于傅險。見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圣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后以"巖夢"喻指君主求賢的愿望。
1.高大的宗廟。借指朝廷。
1.見"巖棲"。
1.見"巖棲谷隱"。
1.謂隱居山谷之中。
1.見"巖居穴處"。
1.山腳石窟。
1.亦作"嵒嵌"。
2.嵌巖,峻險的山巖。
3.嚴峻。
1.將要倒塌的墻。借指危險之地。
1.山的曲折處。
1.高陡險峻。
1.高峻貌。
1.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可溶性巖石如石灰巖﹑白云巖﹑石膏等所進行的以化學溶解為主的地質作用和它所形成的地貌統稱巖溶。巖溶地貌地面往往怪石嶙峋,奇峰林立;地下洞穴瑰異,流水淙淙。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呈現的奇峰異洞就是這種地貌的典型。
即喀斯特地貌”(461頁)。
1.猶山野。
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堅硬巖石組成的地球內部圈層之一●約70~100千米。
1.巖壁上的雕飾。
1.即巖屋。
1.石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