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打擊樂器,最初起源于西域,南北朝時傳至內地。銅制,圓形,中部隆起呈半球狀,正中有孔,邊緣較寬,以兩片為一副,互擊發聲,后形成大小不同的多種形制,并變化出鐃、镲、小镲等各種樂器。鈸廣泛運用于民間歌舞、戲曲、吹打樂、鑼鼓樂等中。也叫銅鈸、銅盤。
2.
名詞
(Bó)姓。
1.
打擊樂器。銅制,圓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狀,其徑約當全徑的二分之一。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初流行于西域,南北朝時傳至內地。唐代十部樂中有七部用鈸。后被廣泛用于民間歌舞、戲曲、吹打樂、鑼鼓樂中,并形成大小不同的多種形制,以及鐃、镲、小镲等各種變體。
1.出自《通典·樂四》銅鈸亦謂之銅盤,出西戎及南蠻。其圓數寸,隱起如浮漚。貫之以韋,相擊以和樂也。南蠻國大者圓數尺。或謂齊穆壬素所造。
2.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下·驃》龜茲部,有……大銅鈸、貝,皆四。
3.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談》別的兩個和尚打著鼓和鈸。
1.焙烘的火力。
1.以火烘焙蠶繭。
1.焙茶。
1.焙茶的工人。
把物料(如礦石)加熱而又不使熔化,以改變其化學組成或物理性質。
1.古代熏焙笙簧的炭。
1.烘焙藥物。
2.烘焙火藥。
1.烘制。
1.烘焙制作。
1.烘烤。
1.蓓蕾。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1.猶言一批批,一伙伙。形容眾多。
2.世代,每代。
(人才)一批一批地連續出現英雄~ㄧ新人~。
指家族、親友之間的世系次第論~,我是他叔叔ㄧ他年紀比我小,~比我大。
1.見"輩分"。
1.猶類別。指人才高下的品類。
2.同輩,同類。
1.流輩,同輩。
1.同隊人眾。
1.見"輩耦"。
1.亦作"輩偶"。
2.謂結對成群。
1.輩出。
1.謂與同輩相提并論。
1.輩分,行輩。
輩分他雖然年紀輕,~小,但在村里很有威信。
輩分。
1.共同學習。
一世或一生這~ㄧ半~(半生)ㄧ他當了一~教師。
1.共同勞作。
2.群起。
1.堆積的大巖石。
1.即蓓蕾‖苞未放的花朵。
1.見"蓓蕾"。
1.即裱褙。
1.無袖的上衣。俗稱背心。
〈方〉袼褙打~。
1.亦作"骳駞"。
2.即駱駝。
1.見"骳駝"。
1.篤實貌。
1.古代射箭時用的皮臂套。
1.臂套。
1.盛箭器。
1.鼓風。
1.猶備馬。給馬加上鞍具和嚼子。
1.裝備坐騎。
1.古代皮制的鼓風器。
1.拴住鞴鷹的繩子。借指羈絆。
1.鼓風囊和木炭。泛指冶具。
1.亦作"鞴紲"。
2.鞴以蹲鷹,紲以牽狗。借指紈裦子弟放浪游樂的生活。
1.謂熔化成液體。
1.蹲在臂套上的蒼鷹。比喻擺脫羈絆欲展鴻圖的人。
1.臂套上蹲著鷹,手里牽著狗。借指紈裦子弟放浪游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