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湯伯紀送別二首
尚在朝廷記憶中,敢于父命擇西東。獨憐家有百歲母,可使人嗤六十翁。芰制子能華歲晏,莼羹吾亦感秋風。書成藏向深山里,莫費君王遣所忠。比似莆杭傾蓋時,更崇古雅黜新奇。久棲衡泌寧非樂,不倚門墻未易麾。析理自應重講席,論文吾合豎降旗。撫弦欲奏成三嘆,何處而今有子期。
尚在朝廷記憶中,敢于父命擇西東。獨憐家有百歲母,可使人嗤六十翁。芰制子能華歲晏,莼羹吾亦感秋風。書成藏向深山里,莫費君王遣所忠。比似莆杭傾蓋時,更崇古雅黜新奇。久棲衡泌寧非樂,不倚門墻未易麾。析理自應重講席,論文吾合豎降旗。撫弦欲奏成三嘆,何處而今有子期。
秀骨清姿玉雪同,幾多星宿入心胸。
風流王謝談諧勝,家數常楊制詔工。
坐政事堂無六丈,登文章箓似三洪。
年來人物蕭疏甚,玉座東西欠此翁。
今夜關山月,偏能照馬鞍。
盧龍征戍客,圓缺幾回看。
遙想金閨里,應悲玉露寒。
黃沙三萬里,何日是長安。
今年一旱熱良苦,既雨才晴熱如故。
桔槔??閑稍解憂,赤日當空蒸濕土。
晚田切切更望霖,早禾已失十四五。
溪泉漸涸眾撮眉,老我垂頭汗如雨。
有身有患信可憐,亦既憂農還畏暑。
細大皆天性,逍遙宇宙間。
山光非為鳥,鳥悅自因山。
曉日浮青嶂,春云影翠鬟。
物情如有識,樂意自相關。
疏密陰俱好,飛鳴態自閑。
夕陽歸翅急,應是倦知還。
長短堤邊柳,波流影不流。
渾如低倚岸,卻不礙行舟。
水漾千絲亂,風吹一葉浮。
輕搖蘭槳過,攪碎綠陰不。
似帶墻頭燕,如縈鏡里鷗。
那堪南浦別,明暗兩牽愁。
來赴龍華約,歸承帝澤新。
道高傳幾祖,言下得何人。
水想靈溪健,花饒法界春。
自甘鉛鈍者,猶望指迷津。
自外元無道,摳衣樂圣門。
能因機以悟,不下帶而存。
身俯心何愧,腰垂手可捫。
步趨如有見,左右自逢原。
鞶錫殊三褫,紳書味數言。
垂魚何足羨,愈以訓兒孫。
凝香據案幾何時,事事傳來昔見稀。
生果神如包孝肅,死尤貧似尹翁歸。
誰知食少為身害,可恨才多與命違。
見說滿城人慟哭,交游那得不沾衣。
誤喜殘胡滅,那知患更長。
黃云新戰路,白骨舊沙場。
巴蜀連年哭,江淮幾郡瘡。
襄陽根本地,回首一悲傷。
問藥雖忙吟更忙,新詩必富似龜堂。
未能載雪尋安道,恨不乘風學老商。
伊昔虱心看愈大,因何牛背射無光。
疑公只欠長明頌,不用云璈共綠章。
日日親朋餉自南,比公所賜似仙凡。
擅名甘露珠百顆,入手好風書一函。
蘇老黃柑休立傳,半山紅柿莫分銜。
金莖仙掌何曾得,要棗如瓜謾舉帆。
興入盧仝椀,龍團旋解包。
忽聞茶臼響,正隔竹窗敲。
活水烹新茗,香風度綠梢。
聽知童落杵,驚起鵲離巢。
香比云英搗,清無水厄嘲。
林深留客處,未羨巳公茅。
論著千年計,崎嶇二紀余。
人多仇直疏,公不羨除書。
曳履歸何晚,儀圖事竟虛。
早知天許嗇,恨不守茅廬。
遍走仙壇與九淵,三旬涸盡澗中泉。
垤無鳴鸛嗟何及,古有刑鵝法孰傳。
父守井槔形似鶴,兒歸市糴瘦于猿。
旁人若識農家苦,糲飯藜羹直萬錢。
自得齋中得樂全,對床白發者希年。
尚平債了閑無事,洛社交多譽獨賢。
女嫁比隣來往密,醉忘巾櫛起居便。
紫薇舊伴今如夢,喜插黃花壽阿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