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鶴仙 其三 贈絲鞋莊生
藕心抽瑩繭。引翠針行處,冰花成片。金門從回輦。兩玉鳧飛上,繡絨塵軟。絲絇侍宴。曳天香、春風宛轉。傍星辰、直上無聲,緩躡素云歸晚。奇踐。平康得意,醉踏香泥,潤紅沾線。良工詫見。吳蠶唾,海沉楦。任真珠裝綴,春申客屨,今日風流霧散。待宣供、禹步宸游,退朝燕殿。
藕心抽瑩繭。引翠針行處,冰花成片。金門從回輦。兩玉鳧飛上,繡絨塵軟。絲絇侍宴。曳天香、春風宛轉。傍星辰、直上無聲,緩躡素云歸晚。奇踐。平康得意,醉踏香泥,潤紅沾線。良工詫見。吳蠶唾,海沉楦。任真珠裝綴,春申客屨,今日風流霧散。待宣供、禹步宸游,退朝燕殿。
不滯聞見而受用聞見,
不涉思惟而深入思惟。
一坐至今扶不起,
圓通門戶草離離。
山亦如云落,重天倒地橫。
排空千萬樹,守汛兩三兵。
過雨鶯聲滑,沖風鷺翅輕。
摩崖多赭石,疑是夕陽明。
啄木侵云起,流金正日中。澗深猶斷港,山崦略無風。自是人來去,何關暑蘊隆。羲皇正高臥,多愧北窗翁。
憑軾汗如雨,低檐氣若炊。垂頭疑大病,駐足便多時。輿隸爭陰樾,家人薦藥糜。吾生黨行道,暑暍亦奚為。
鳥道度崄絕,禽名通古今。筑亭聊駐馬,息木未成陰。路峻天應近,崖幽霧更深。畏途猶避熱,坐有躡云心。
趁得公身片刻閒,開襟抱日了吾寒。
鳴蛙初夾風聲細,狎鳥競銜云影歡。
十幅帆輕波不惡,一堤春軟步能安。
田家握別殷勤道,旬月秧氈倍好看。
蕭條清潁一茅廬,
魂夢長懷與子居。
五里橋西楊柳路,
至今車馬往來疏。
長安道上春如綺,朝來冠蓋奔流水。
誰人不畏霍家奴,甲第豪雄連戚里。
望中車馬多如云,衛青新拜大將軍。
腰間金印懸紫綬,門前翠蓋擁朱輪。
將軍自是椒房寵,由來天幸承恩重。
侍獵長楊赤羽旗,陪游上苑黃金鞚。
道傍青青楊柳垂,五陵年少多光輝。
蘭階珠彈鳴珂去,柳市銀燈夜醉歸。
香塵百里花如霧,乳燕雙雙春欲暮。
來往惟聞歌吹聲,行人識是長安路。
簡練材官十成兵,東南半壁壯長城。
憂時未盡匡時畫,去國還留報國情。
暫許林間開綠野,可知海內望蒼生。
分攜共灑新亭淚,莫漫歸尋鷗鷺盟。
籬前露洗黃花瘦。楓林老葉霜丹就。秋枕不眠聞滴漏。看白晝。青青山色長依舊。
楚畹幽蘭清可嗅。綠窗淅淅涼風透。茗椀爐熏延坐久。掩長袖。月明人靜三更后。
炊臼夢殘氣寂寥,眼中無火為誰燒。
天涯行李未回首,人世姻緣斷此朝。
砧杵秋聲云似杳,桑麻秋色雨空飄。
西風沖破愁城外,炊臼夢殘氣寂寥。
此地暑易盡,家家聞搗衣。
拽車水牯瘦,擊鼓鬼娘肥。
風景連年是,人情半刻非。
老僧惟一缽,每日飽方歸。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六王昔崩蕩,秦帝按劍興。虎爭四十年,方隅為之平。
豪氣竟未已,用民如不勝。因河既為池,起洮復堅城。
嘉哉諸老翁,攜手西山行。避世往不返,逍遙塵外情。
明星備灑掃,巨靈為友朋。饑食玉井蓮,手攜三秀英。
世事一朝變,龍蛇復縱橫。石火咸陽焚,蟻聚成皋爭。
致身青云外,顧視不為驚。萬期乃須臾,安知谷為陵。
爾來見圖畫,真氣猶冥冥。世人但蓬蒿,安知鴻鵠征。
桃源迷去路,蓬萊浪知名。異時三峰游,會當慰平生。
六一先生舊帥揚,
分寧太史尹西昌。
只緣未睹紅都勝,
便似參謀待海棠。
賢行顏叔,親承尼父。
志銳所期,道尊是輔。
泥在鈞陶,木就規矩。
終縻好爵,揚名東武。
山翠近高樓。冷浸寒潭夕照收。錯放疏簾風絮入。颼颼。狼藉還教逐水流。
往事上眉頭。蝶懶人稀客少休。睡起碧天云影暗。飛眸。雙燕歸來趁暮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