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廬山道士二首 其一
才懷故里馀清夢,
方說廬山得好詩。
何日與師傳菊酒,
劇談浩劫未分時。
才懷故里馀清夢,
方說廬山得好詩。
何日與師傳菊酒,
劇談浩劫未分時。
剛剛懷念起故鄉,余下的只有清淺的夢境;正談論著廬山,便得到了絕妙的詩句。何時能與尊師共飲菊花酒?暢快談論那天地未分的混沌時期。
馀:同“余”,剩余、余下。
方說:正談論、剛說到。
菊酒:菊花酒,古人重陽節常飲的酒,有養生、祈福之意。
劇談:暢快談論、盡興交談。
浩劫:原指極漫長的時間(佛教用語),此處指天地未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未分:指宇宙初始、天地未分化的混沌階段。
此詩應為詩人與廬山道士交游或神交期間所作。詩人可能因懷念故鄉或談論廬山景致觸發詩興,進而寄詩給道士,表達希望與其共飲菊花酒、暢談宇宙本源的愿望,反映了唐代文人與方外之士交往的雅趣。
全詩以“懷故里”“說廬山”起興,過渡到對與道士共飲暢談的向往,主旨鮮明。通過日常場景與玄遠想象的結合,展現了詩人超脫的精神追求,語言質樸而意境幽遠,是唐代文人寄贈道士類詩作的典型代表。
秋日并州路,黃榆落故關。
孤城吹角罷,數騎射雕還。
帳幕遙臨水,牛羊自下山。
行人正垂淚,烽火起云間。
何人?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彈決破真珠囊,秋鴻叫侶代云黑,猩猩夜啼蠻月明。
潏潏汩汩聲不定,青山飛起不壓物,野水流來欲濕人。
傷心憶得陳后主,二妃哭處山重重,二妃沒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鎖空廟,當時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聽不足。
又似賈客蜀道間,引之于山,獸不能走。吹之于水,魚不能游。
方知此藝不可有,人間萬事憑雙手。若何為我再三彈
河曲今無戰,王師每務農。
選才當重委,足食乃深功。
草色孤城外,云陰絕漠中。
蕭關休嘆別,歸望在乘驄。
好是山家鳳,歌成非楚雞。
毫光灑風雨,紋彩動云霓。
竹實不得飽,桐孫何足棲。
岐陽今好去,律呂正凄凄。
緬惟漢宣帝,初謂皇曾孫。雖在??褓中,亦遭巫蠱冤。
至哉丙廷尉,感激義彌敦。馳逐蓮勺道,出入諸陵門。
一朝風云會,竟登天位尊。握符升寶歷,負扆御華軒。
赫奕文物備,葳蕤休瑞繁。卒為中興主,垂名于后昆。
雄圖奄已謝,余址空復存。昔為樂游苑,今為狐兔園。
朝見牧豎集,夕聞棲鳥喧。蕭條灞亭岸,寂寞杜陵原。
冪zx野煙起,蒼茫嵐氣昏。二曜屢回薄,四時更涼溫。
天道尚如此,人理安可論。
首夏林壑清,薄暮煙霞上。
連巖聳百仞,絕壑臨千丈。
照灼晚花鮮,潺湲夕流響。
悠然動睿思,息駕尋真賞。
掞彼渦川作,懷茲洛濱想。
竊吹等齊竽,何用承恩獎。
相逢唯道在,誰不共知貧。
歸路分殘雨,停舟別故人。
霜明松嶺曉,花暗竹房春。
亦有棲閑意,何年可寄身。
清晨孤亭里,極目對前岑。
遠與天水合,長霞生夕林。
蒼然平楚意,杳靄半秋陰。
落日川上盡,關城云外深。
方予事巖壑,及此欲抽簪。
詩就蓬山道,還茲契宿心。
越艷荊姝慣采蓮,蘭橈畫楫滿長川。
秋來江上澄如練,纖手周游不暫息,紅英爛熳殊未極。
夕鳥棲林人欲稀
家中酒新熟,園里葉初榮。
佇杯欲取醉,悒然思友生。
忽聞有奇客,何姓復何名。
嗜酒陶彭澤,能琴阮步兵。
何須問寒暑,徑共坐山亭。
舉袂祛啼鳥,揚巾掃落英。
心神無俗累,歌詠有新聲。
新聲是何曲,滄浪之水清。
長亭日已暮,駐馬暫盤桓。
山川杳不極,徒侶默相看。
云夕荊臺暗,風秋郢路寒。
客心一如此,誰復采芳蘭。
征途幾迢遞,客子倦西東。
乘流如泛梗,逐吹似驚蓬。
飄飖萬里外,辛苦百年中。
異縣心期阻,他鄉風月同。
云歸全嶺暗,日落半江紅。
自然堪迸淚,非是泣途窮。
簾低曉露濕,簾卷鶯聲急。
欲起把箜篌,如凝彩弦澀。
孤眠愁不轉,點淚聲相及。
凈掃階上花,風來更吹入。
蔓草自細微,女蘿始夭夭。夤緣至百尺,榮耀非一朝。敷色高碧嶺,流芳薄丹霄。
如何摧秀木,正為余波漂。莖葉落巖跡,英蕤從風飆。洪柯不足恃,況乃托陵苕。
長安富豪右,信是天下樞。戚里笙歌發,禁門冠蓋趨。攀云無丑士,唾地盡成珠。
日晏下雙闕,煙花亂九衢。恩榮在片言,零落亦須臾。何意還自及,曲池今已蕪。
客有成都來,為我彈鳴琴。前彈別鶴操,后奏大梁吟。
大梁傷客情,荒臺對古城。版筑有陳跡,歌吹無遺聲。
雄哉魏公子,疇日好羅英。秀士三千人,煌煌列眾星。
金槌奪晉鄙,白刃刎侯嬴。邯鄲救趙北,函谷走秦兵。
君子榮且昧,忠信莫之明。間諜忽來及,雄圖靡克成。
千齡萬化盡,但見汴水清。舊國多孤壘,夷門荊棘生。
蒼梧彩云沒,湘浦綠池平。聞有東山去,蕭蕭班馬鳴。
河洲搴宿莽,日夕淚沾纓。因之唁公子,慷慨此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