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
清晨孤亭里,極目對前岑。
遠與天水合,長霞生夕林。
蒼然平楚意,杳靄半秋陰。
落日川上盡,關城云外深。
方予事巖壑,及此欲抽簪。
詩就蓬山道,還茲契宿心。
清晨孤亭里,極目對前岑。
遠與天水合,長霞生夕林。
蒼然平楚意,杳靄半秋陰。
落日川上盡,關城云外深。
方予事巖壑,及此欲抽簪。
詩就蓬山道,還茲契宿心。
清晨我獨自站在孤亭里,極目遠眺對著前面的山峰。遠處水天相連成一片,夕陽照在樹林上生出長長的云霞。平野呈現出一片蒼莽的景象,秋云半掩著昏暗的天色。落日在河川盡頭消失,關城隱沒在云外顯得幽深。正當我鐘情于山林景色時,到此時便想辭官歸隱。在蓬萊般的山間寫成此詩,這正契合了我往日的心愿。
極目:盡目力遠望。前岑:前面的山峰。岑,小而高的山。
平楚:平野。楚,從木的叢木。
杳靄:云霧朦朧的樣子。
方:正當。事巖壑:從事于游覽山林之事,指寄情山水。
抽簪:古時作官的人須束發整冠,用簪固定,抽簪即棄官引退。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的仙山,這里指詩人所居的山林。
契宿心:契合往日的心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表達的歸隱之意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官場有所經歷后,對自然山水產生了向往,在某一清晨于山間孤亭中觀景有感而發,此時心境應是對塵世有所厭倦,渴望回歸自然。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歸隱山林的意愿。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營造出色,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維冊伊何,鏤玉垂鴻。維寶伊何,范金鈕龍。翊以?御,間以笙鏞。誰敢不恭,天子寔從。
曲欄十二閑亭沼。履跡雙沈人悄悄。被池寒,香爐小。夢短女墻鶯喚曉。柳風輕裊裊。門外落花多少。日日離愁縈繞。不知春過了。
秘殿除書降,經筵特詔開。未聞陪幄議,忽起奠楹哀。卜葬青烏兆,臨喪白馬來。平生我投分,灑淚向天臺。
笑憶清源市上年,沈酣長伴酒家眠。空傳剡曲三冬棹,竟阻咸陽十日筵。犢鼻正窮司馬賦,貂珰誰達子云玄。花驄此際堪攜興,極目雙鱗滟滪前。
叢木翳林薄,構亭俯澗濱。旭日散晴彩,光風媚芳春。臨流轉輕觴,于以樂嘉賓。詠歌意自適,酣暢趣益真。茲游敦所尚,庶足酬令辰。
碧紗籠高天氣清,枕肱睡熟誰家嬰。兩家提孩各一態,昂頭肥腮肌骨明。仰者欠伸睫欲醒,俯者肉壓絲裀平。胖唇脫乳睡涎落,殷紅淹眼春嬌生。自離襁褓惡泥土,況若塑就令人驚。長安美人好華侈,臂環金彩嬌顏頩。低呼王孫挾金彈,勿使窗外棲禽鳴。
歷雄都大邑,厭車馬,市塵深。愛歷下風煙,江湖□郭,城市山林。人家水芝香里,看萬屏千嶂變晴陰。無問買山高價,休論寸土千金。偶因王事愜閑心。佳處更登臨。倩萬斛泉珠,四圍嵐翠,一洗塵襟。強齊霸圖陳跡,但華山平野聳孤岑。今夕高筵清賞,明朝驛騎骎骎。
伐性蛾眉賈禍長,何如鉛鼎養中央。應憐剌剌出門語,苦怨寥寥秋夕涼。
看遍韶華錦繡時,城南工部肯無詩。芳菲莫道春光晚,待看明年紅滿枝。
皇風浩蕩吹天地,天下英髦連鳳起。海鵬一飛一萬里,三尺微風何足謂。
薰風原不起塵沙,一路吟鞭趁落花。地遠怪君知我至,鵲聲先我報君家。山殽野蔌頻行酒,石鼎松根細煮茶。不盡留連還別去,夕陽天際已歸鴉。
阿誰前席備咨詢,屏護門庭邀德鄰。義士亦因紅幟拔,紛紛入幕作西賓。
一春一百二十日,日日開眉得幾人。直與破除風雨去,今年渾似不添春。
阿環家住閬風頂,絳闕瑤臺相接。翳鳳乘鸞人不見,隱隱霓裳云衱。秀骨貞風,長眉翠淺,映白咽紅頰。非煙深處,渺然云浪千疊。一笑徐福扁舟,春風空老盡,當時童妾。骨冷魂清驚夢到,同看碧桃千葉。寄語青童,何時丹就,為我留瓊笈。天雞催曉,卻愁吹墮塵劫。
乾元資始,坤元資生。允也圣德,同實異名。春王三朝,典冊并行。咨爾上公,相儀以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