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鄉亭
長亭日已暮,駐馬暫盤桓。
山川杳不極,徒侶默相看。
云夕荊臺暗,風秋郢路寒。
客心一如此,誰復采芳蘭。
長亭日已暮,駐馬暫盤桓。
山川杳不極,徒侶默相看。
云夕荊臺暗,風秋郢路寒。
客心一如此,誰復采芳蘭。
天色已晚我來到長亭,停下馬暫時徘徊。山川遼遠望不到盡頭,同伴們默默相對無言。傍晚的陰云讓荊臺昏暗,秋風使郢路透著寒意。我的心境如此凄涼,誰還會去采摘芬芳的蘭花。
長亭:古時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行人休息或送別用。
盤桓:徘徊,逗留。
杳不極:遙遠無邊際。
徒侶:同伴。
荊臺:春秋時楚靈王筑,在今湖北監利北。
郢路:通往郢都的路,郢都為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
芳蘭:香草,常象征美好的品德或事物。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詩人在旅途之中,傍晚時分到達鄉亭,面對蕭瑟秋景,觸景生情而作。當時或許詩人正處于漂泊的狀態,內心孤寂。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羈旅愁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借景抒情的創作手法。
山風吹木鳥不飛,冷月照衣客未歸。踞床無寐對屈子,先哦山鬼后湘妃。瑯瑯聲靜百物絕,長庚欲墜西山缺。憬然不讀推書起,夜半有力誰所使。山鬼已滅湘妃死,斷念起念從此始。
因亂阻殊邦,及見消往憶。始愛道貌清,復驚鬢毛白。論新無少驩,話舊有深惻。坐久忽忘言,芳梅照寒席。
馬前曾佩錦囊行,笑指風煙一舸輕。月冷江天無覓處,別隨仙客去騎鯨。
舒郎人物是清流,不解蒲萄得一州。郡守無燈亦行樂,也隨賓客上江樓。
洞天深處遠江濱,路入煙霞是洞門。環座好峰千狀出,滿潭清溜四時存。曾磨厓石疑元結,欲詠梅花愧后村。搔首何堪自東望,親闈久矣曠晨昏。
晚飲西鄰大阮家,天風吹雪入檐牙。呼僮凈掃青苔地,莫遣纖塵涴玉花。
老來歸去世應稀,功業寧憐與世違。淮甸天遙雙鬢改,海城家近寸心飛。可應騷客傷遲暮,料得詩人賦式微。鄉社斯文如一線,好令后學認公非。
象箸與玉杯,其流至亡國。簞瓢陋巷間,千載有遺德。采采陌上花,豈無好顏色?終然易零落,歲晚愧松柏。
紈布蕭然古孟光,向來閨閫意何長。不將本分矜流俗,直以孤貞代義方。年與日添頻把酒,心隨蘭死只留香。良人地下應含笑,青鬢于今淺帶霜。
種茄糞壤中,地力亦易竭。厥狀雖不同,難將味分別。
山下白云山上寺,無限登臨意。一望攬江湖,八卦成田,點綴人間瑞。十年重到清涼地,有幾多追思。僧老化浮屠,舍利光中,猶見天花墜。
九月塞門寒,將軍遠圍獵。酒性渴復怒,虎血騎生歃。滿酌飲□頭,齠齔不堪漆。何人武靈服,騎射群椎髻。將軍運猿臂,雕弓勝重革。殺□勿殺降,封侯強氣魄。
小窗銀燭。輕鬟半擁釵橫玉。數聲春調清真曲。拂拂朱簾,殘影亂紅撲。垂楊學畫蛾眉綠。年年芳草迷金谷。如今休把佳期卜。一掬春情,斜月杏花屋。揉碎花心,吟碎淡黃雪。
春林通一徑,野色此中分。鶴跡松陰見,泉聲竹里聞。草青經宿雨,山紫帶斜曛。采藥知何處,柴門掩白云。
層崖疊空翠,臺閣倚云開。靈函鎖仙蛻,神物護蓬萊。清溪照眉發,棹舉揚清波。何當結茅屋,時與神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