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獻祠二首 其二 崔清獻
腥塵常日半人寰,
已見清泉白石閑。
疏上不緣輕富貴,
賦成非是戀江山。
九重屢遣溫言速,
八十惟辭旅力慳。
今古人心豈相遠,
此風端自二疏還。
腥塵常日半人寰,
已見清泉白石閑。
疏上不緣輕富貴,
賦成非是戀江山。
九重屢遣溫言速,
八十惟辭旅力慳。
今古人心豈相遠,
此風端自二疏還。
塵世的污濁常籠罩半個人間,您卻已得清泉白石般的閑適自在。上疏辭官并非輕視富貴,作賦抒懷也不是眷戀江山。朝廷多次以溫言催促,八十高齡只說體力不足難以從命。古往今來人心豈會相差太遠?這種高潔風氣正源自漢代二疏的遺范。
腥塵:喻指塵世的污濁紛擾。
清泉白石:代指高潔閑適的生活,常喻隱士或清廉之士的品格。
疏:臣子向帝王進言的奏疏,此處指崔清獻的辭官奏疏。
九重:代指帝王居所,這里指朝廷。
旅力慳(qiān):體力匱乏,旅力同‘膂力’,指體力;慳,缺少。
二疏:漢代疏廣、疏受叔侄,均官至太子太傅、少傅,功成身退,為時人稱頌。
崔清獻即南宋名臣崔與之,晚年多次辭官歸鄉,以清廉剛正著稱。此詩為詠其祠廟之作,約創作于崔與之逝世后,通過追述其辭官事跡,贊揚其效仿漢代二疏、不戀權位的高風亮節。
全詩緊扣崔清獻‘辭官’核心,以‘腥塵’襯其高潔,以‘二疏’明其淵源,既概括其生平品格,又升華至古今賢士風氣相承的高度,是一首典型的詠賢題祠之作,突出了崔清獻在士林中的典范意義。
回山寂寞翠華遙,
上有仙宮接絳霄。
渺渺西池在何許,
行人猶自說前朝。
開遍芙蓉小苑西,
落紅無主更沾泥。
煙衰雨笠湖邊路,
一任秋風顧影迷。
大業惜居諸,朝夕奮所營。
謀生憂覆餗,出處量重輕。
官閒如其材,薄祿免躬耕。
懼干圣賢訓,恥徒廁公卿。
遭逢想古人,實大乃洪聲。
疇昔不踐言,惡在虛其名。
歲盡年窮,無可不可。烹露地牛,燒榾柮火。
野菜只添一箸油,滿缽和羅唯一飽。
笑傲煙霞,白云風拂。
韶陽一曲自高歌,困來一覺和衣倒。
淺種深耕得自由,珊瑚枝頭日杲杲。
言利臣,首宇文。
君不見,劉忠州,雖富國,已殺身,
何況韋堅王鉷楊慎矜。
旅館羈身苦寂寥,
西風庭樹響蕭蕭。
秋鉦廿五寒聲碎,
何處高樓起洞簫。
江東東畔更東山,又過東山數里間。
試問招提在何處,萬山深處白云環。
寒云片日忽吹開,歷井捫參得得來。
行盡高山天欲半,不知平地有樓臺。
煙中蝶板,雨中鶯舌,夢中花影。問要留春怎生留,空題遍、留春令。
今宵聽到晨鐘盡。算春光無剩。得芍藥荼蘼五更開,便續了、東風命。
又是山城半載過,
客中是處寄吟窩。
人如明月圓時少,
友似東風散處多。
一第艱難負鐙火,
十年貧賤托詩歌。
家書乍報高堂健,
今日春暉喜若何。
翅軟如綿,腰纖似玉,看他嫵媚難禁。兩兩三三,飛來偷入花陰。香閨午倦拋書卷,把滕王、圖畫重尋。倚晴窗、搦管裁箋,點粉涂金。
笑余亦有丹青癖,記曾描百蝶,未遇知音。欲覓芳蹤,那堪夢杳青琳。葛衣又逐東風化,捲湘簾、閑煞金針。喜今朝,粉本攜來,許我撫臨。
春花春樹本同陰,千枝萬葉豈相侵。春風爛熳春雨淫,深紅淺白共銷沉。
春條無數惹衣簪,春鳥連群散百音。紅花抱春怨,絳唇零落倚青襟。
白花橫春恨,素面蕭條擁綠衾。怨春恨春春日深,春光歷亂倩誰禁。
何處香梨光夜雪,誰家嫩柳映朝金。潛引游蜂情性出,細勾舞蝶夢魂臨。
東墻螻蟻片花擒,強辭膻逐聚芳林。嗟茲微物逞春心,隨意春情作羨歆。
騷人擱筆自嗚喑,腸斷朝花拂暮琴。微聞花嘆向春尋,及爾臭味同苔岑。
花落花開成古今,誰能對此不花吟。紅花初艷白花飛,每疑春色護紅輝。
白花飛盡紅花稀,春色無聊自渴饑。不聞春色解歔欷,頗怪花顏別瘦肥。
花開春已至,春為花主共依依。花落春將去,花無春伴獨何歸。
春去春來若見幾,花開花落恨知希。雒水津頭悲游子,沉香亭畔念嬌妃。
多情細雨分朝靄,作意輕風網夕暉。眼看春色在春扉,將殘未殘百片菲。
燕泥空思碧緗幃,蝶粉難粘浮墜衣。風光從我莫依違,暫時相賞孰相非。
我能舉筆向春揮,青帝東門日正晞。盡收紅白萬花馡,肯令三春笑客微。
過淮讀二山賦,
舉世識三槐家。
熊魚等所欲者,
兕虎敢嘆非耶。
黔中萬里憶君勞,
我向羅浮藥市逃。
歸興已同鸞嘯遠,
詩名敢并雁行高。
山間白幘空皮骨,
海內青云各羽毛。
才子漢廷徵盡入,
可能一字寄蓬蒿。
放鶴庭前木葉稀,
修琴人去幾時歸。
山中無處著塵土,
流水滿溪云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