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吳明卿
黔中萬里憶君勞,
我向羅浮藥市逃。
歸興已同鸞嘯遠,
詩名敢并雁行高。
山間白幘空皮骨,
海內青云各羽毛。
才子漢廷徵盡入,
可能一字寄蓬蒿。
黔中萬里憶君勞,
我向羅浮藥市逃。
歸興已同鸞嘯遠,
詩名敢并雁行高。
山間白幘空皮骨,
海內青云各羽毛。
才子漢廷徵盡入,
可能一字寄蓬蒿。
在萬里之外的黔中,我因思念你而心力交瘁;我卻逃至羅浮山的藥市避世。歸鄉的興致已如鸞鳥清嘯般漸遠,詩名怎敢與同儕的高名相提并論。山間戴白巾的我只剩枯槁的皮骨,天下的達官貴人各自羽翼豐滿。朝廷征召的才子已盡數入朝,能否有只言片語寄給我這草野之人?
黔中:今貴州一帶,吳明卿曾被貶于此。
羅浮:山名,在廣東博羅,為道教名山。藥市:指避世之地。
鸞嘯:鸞鳥的鳴叫聲,喻指高潔超逸的意趣。
雁行:指同列、同輩,此處指詩壇齊名的友人。
白幘(zé):白色頭巾,古代平民或隱者的裝束,此處指作者自己。
青云:喻指高位顯爵。羽毛:本指鳥羽,此處喻指地位、聲望。
漢廷:借指明朝廷。
蓬蒿:野草,代指草野民間,此處作者自指。
此詩為明代王世貞寫給友人吳國倫(字明卿)的寄贈之作。吳國倫曾因直言被貶貴州(黔中),王世貞此時或因官場失意,避居廣東羅浮山。詩中既表達對友人遠謫的牽掛,亦暗含自身避世的無奈,反映隆慶年間文人在政治壓抑下的復雜心境。
全詩以‘憶君’起,以‘寄蓬蒿’結,貫穿對友人的思念與自我際遇的感慨。通過地域、身份、境遇的對比,展現了明代文人在仕途與隱退間的矛盾,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摯,是王世貞贈友詩中的典型之作。
十畝山園賦遂初,左花右竹了無馀。擇陰老我自麋鹿,甘帶何人不蝍蛆。佛社獨容陶令醉,帝城難作子公書。行山且不攜詩卷,只許鴟夷載后車。
蘆葦蕭疏倚斷垣,賈家猶有兩三村。鋤犁蓑笠紛紛去,知是先生幾代孫。
掣鈴擊柝聲相亂,擁被披衣夢未成。月色相親如有意,夜深猶向隙中明。
伐木懷同調,連枝愜共吟。圍爐冬閣煖,秉燭夜堂深。月倚孤城棹,風交萬戶砧。龍唇弦絕久,拂拭為知音。
小園雨過草離離,寂寞葵榴又一時。載酒客來閒問字,催租人去更吟詩。一杯淡粥學僧供,三尺高床避鬼吹。百歲光陰行六十,世間何許鳳凰池。
西風趣秋去,何日放船回。不見澄江練,唯聞捲地雷。宦游雙鬢改,飄泊寸心灰。落日乾坤里,微吟酒一杯。
漲河秋水日渾渾,獨放扁舟過賈村。記得塵沙厭為客,初浮清汴出都門。
春風春雨一何頻,望極空江覺損神。鶯有來由重入谷,柳無情緒強依人。漢庭謁者休言事,魯國諸生莫問津。賴是水鄉樗櫟賤,滿爐紅焰且相親。
多時海上日光催,猶道千山雨未開。總被浮云能障斷,龍沙不見翠華回。
大耿疲勞已離群,小馮慈愛且當門。玉堂不著扶犁手,霜鬢偏宜畫鹿轓。豪杰雖無兩王繼,風流猶有二歐存。清詩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識雅言。
窮厓不可極,飛步凌煙虹。危泉瀉石道,空影垂云松。千峰互攢簇,掩映青芙蓉。高臺倚巉削,傾側臨崆峒。失足墮煙霧,碎骨顛崖中。下愚竟難曉,摧折紛相從。吾方坐日觀,披云笑天風。赤水問軒后,蒼梧叫重瞳。隱隱落天語,閶闔開玲瓏。去去勿復道,濁世將焉窮。
飛車穿過層云濕。長河渡口煙波黑。今夜宿山村。水風寒到門。蒲桃供淺醉。短燭酣清睡。夢里見煙鬟。吹愁上碧山。
沙塞何窅窅,樹短百草長。大河屈曲流,不復辨四方。驅車日將夕,黑云隱長岡。人馬俱饑疲,解鞍飲寒塘。張坐逐平地,擊火燒烏羊。挏酪過醇酎,搖艷盈杯觴。既醉歌嗚嗚,頓蹋如驚狂。月從天外來,耿耿流素光。悲風動寥廓,拂面吹胡霜。白雁中夜飛,參差自成行。一箭落霜羽,挾弓負豪強。中情無留滯,千載能鷹揚。
雖然一槳匆匆去,也要身寬對好山。新拗篷窗高似屋,諸峰獻狀住中間。
廿年宦達為親榮,親老那知禍患嬰。萬種私情難盡釋,淚珠都向枕邊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