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一首 其七十七
歲盡年窮,無可不可。烹露地牛,燒榾柮火。
野菜只添一箸油,滿缽和羅唯一飽。
笑傲煙霞,白云風拂。
韶陽一曲自高歌,困來一覺和衣倒。
淺種深耕得自由,珊瑚枝頭日杲杲。
歲盡年窮,無可不可。烹露地牛,燒榾柮火。
野菜只添一箸油,滿缽和羅唯一飽。
笑傲煙霞,白云風拂。
韶陽一曲自高歌,困來一覺和衣倒。
淺種深耕得自由,珊瑚枝頭日杲杲。
一年將盡歲月窮,萬事順其自然。煮那露地放養的牛,燒起木塊的火。野菜只需加一筷油,整缽調和只求一飽。在煙霞中笑傲,看白云被風輕拂。自唱一曲韶陽調,困了和衣倒頭睡。淺種深耕皆自由,珊瑚枝頭太陽明。
露地牛:指自然放養、無拘無束的牛,此處或喻禪修中本真自然的狀態。
榾柮(gǔ duò):方言指木塊、木柴。
和羅:調和、混合。
韶陽:或指禪宗流派“韶陽宗”,此處代指禪悅之音;亦或指美好樂曲。
杲杲(gǎo gǎo):形容太陽明亮的樣子。
此為禪宗偈頌,創作背景與宋代禪宗“生活化”修行風氣相關。偈頌通過歲末日常場景的描寫,傳遞“平常心是道”的禪理,反映禪僧在平凡生活中體悟佛法、追求自在解脫的修行狀態。
全詩以歲末生活為切入點,通過烹牛燒火、食菜酣睡等日常細節,結合煙霞白云等自然意象,展現禪修中“順其自然、無拘無束”的境界。語言質樸,意境超脫,是禪宗“日用即道”思想的生動體現。
秋風江上早鴻飛,桂樹團團影漸稀。此日尊前須盡醉,古來林下幾人歸。青山烏帽情何戀,翠竹黃花愿不違。更愛山亭車馬散,照人蘿月自依依。
少日襟期,不信儒冠,能把身誤。長歌拂袖南來,眼底云霄平步。黃金散盡,三年流落京華,區區又上并州路。官冷坐無氈,任齏鹽朝暮。今古。男兒萬里封侯,休嘆云萍羈旅。我亦蒼黃,明日攜書北去。居庸關下,蕭蕭風振駝鈴,酒醒夢覺君何處。畫出斷腸時,滿斜陽煙樹。
猶憶兒童日,攤書爾獨能。翻憐雙白鬢,空負一青燈。對酒他鄉客,將詩何處僧。別離今老大,風雨暗溪藤。
碧煙籠曉海波閑。江上數峰寒。佩環聲里,異香飄落人間。弭絳節、五云端。宛然共指嘉禾瑞,開一笑、破朱顏。九重峣闕,望中三祝高天。萬萬載、對南山。
火云涌晴空,矗矗盡奇巘。午汗麾白雨,俯仰無從遁。招提據高岡,萬木森偃蹇。涼飆落冰雪,爽籟發絲管。朱侯真好事,十里過南坂。憐我墮深甑,相將振馀喘。欄干俯屈曲,巾屨容跣袒。風苗翠浪翻,海嶼青螺遠。況茲接尊酒,笑語傾懷悃。浮云識醉歌,彩羽驚檀板。新涼知幾日,已覺秋風轉。事業愧初心,明時羞冗散。主人勤使事,暌闊心不展。雙鳧歸未歸,紅日林梢晚。
嘉隆建大業,濟南實前茅。含毫有八極,聳翼無九霄。遐心自皇古,傲骨寧中朝。至今蛾眉雪,千仞留孤標。
曾看長安陌上花,萬方人物仰皇家。龍門變化風雷夕,鳳闕瞻依日月華。曉色宮槐連御柳,春聲疊鼓帶凝笳。聞君高詠燕山雪,細誦新章絢綵霞。
悠悠澗邊人,濺濺澗中水。水流無返時,人生流水耳。
不敬天降災,反躬當自責。逆來必順受,尤人亦何益。事業姑置之,家難殊可戚。譬如風拔木,龍顛委荊棘。孀孤忽滿眼,血點垂胸臆。老夫豈長存,素志堪痛惜。回思平生心,忠孝有微績。蓋棺誰論定,一逝真過客。
太茅千仞下,結屋三四楹。云林戶牖潤,鶴去海天平。坐上發長嘯,人間聞玉笙。斸苓春霧重,煮朮晚煙輕。綠室噓丹氣,蒼崖受日精。樵遺伐木斧,真降引霓旌。九鼎金還就,千齡樹不傾。問誰解居此,云是范長生。
茂竹脩林已陳跡,禹穴剡溪俱勝游。秋風倘未理歸夢,我欲買船官渡頭。
春風秋月久交游,少壯論心今白頭。二子倘無相棄絕,從今但乞十中秋。
晚來風約半池明,重疊侵沙綠罽成。不用臨池更相笑,最無根蒂是浮名。
清時不逐登壇貴,瘴海聊因作郡過。細柳營中辭虎竹,刺桐花底聽弦歌。雙旌暇日朋簪盍,別駕行春雨露多。自是清源山水勝,日勤車馬訪煙蘿。
巖上論交年頗多,詩成五十未蹉跎。每從朗月思玄度,時見臨池逼永和。家督幾誰栽讓樹,童顏無恙似恒河。采真莫滯黃山屐,九點芙蓉待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