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蕭氏園
別此真如昨,重游換物華。粉滋曾倚竹,紅淺舊看花。沙阪縈林曲,山籬逐水斜。城南咫尺路,未覺往來賒。野靄橫蘭徑,泉聲落草堂。丈夫修雁繳,童子護魚梁。釣弋亦堪老,風塵緣底忙。淹留不忍去,日色晚蒼蒼。
別此真如昨,重游換物華。粉滋曾倚竹,紅淺舊看花。沙阪縈林曲,山籬逐水斜。城南咫尺路,未覺往來賒。野靄橫蘭徑,泉聲落草堂。丈夫修雁繳,童子護魚梁。釣弋亦堪老,風塵緣底忙。淹留不忍去,日色晚蒼蒼。
皂蓋蠶叢去,
青祗鳳歷頒。
雪林猿叫峽,
春院鳥啼山。
文字傳三楚,
恩威化八蠻。
政成明主召,
九虎啟天關。
山雨無時歇,
江波上岸流。
泥深未免出,
橋斷更堪憂。
房淺鄰糟甕,
宵寒攬絮裘。
朝來勢未已,
歸路恐操舟。
居然置我北高峰,
回首滄波幾萬重。
夜永枕孤人又遠,
涼天鴻雁渺燕蹤。
柳絮拋完春暗去。鶯語丁寧,半是銷魂句。病后韶光竟如許。落紅飛傍闌干聚。
芳草迷煙聞杜宇。蝶亂蜂忙,偷向蒼苔覷。瓶插空枝坐無語。連宵又下凄凄雨。
春雨如膏,春云如鶴。
客從天外來,正是魔王腳。
閫外威權,麒麟一角。
轉身一拶驗來端,外道天魔俱膽落。
盡彀得凄涼。雨又浪浪。濕燈寒逼影微茫。霜后芭蕉剛一葉,響遍西窗。
還想甚家鄉。秋稻云荒。好留殘粒鶴為糧。儂自短衣隨旅雁,啄雪枯塘。
鉆仰還須歲月深,白沙當日想留箴。道從身外真何有,趣在源頭卻要尋。見兔是誰能畫卦,亡羊原自不經心。憑君留取梅花月,歸共花前快活吟。
天上人看太極圖,誰于圖上不糊涂。自從隨柳傍花后,再有吟風弄月無。君到江門應得要,我游湖海尚迷途。砭愚白首心猶切,豈獨橫渠是丈夫。
愁絕詩人太瘦生,
也無北食與南烹。
君看俚語亦堪笑,
何日能填鼻下橫。
莫嗜鰒魚如老曹,
但應菜飯學參寥。
坡翁晚節更清苦,
玉糝新羹手自調。
居王屋,為處士。
居朝堂,為御史。
李佑雪夜成奇功,
今日膽落朝堂中。
破悶無憀讀《楚辭》
愁心宛轉病支離
自憐已抱秋情緒
況復深宵夜雨時
桃花渡近莫愁村
不似劉家妒婦津
薄暮雨寒催鼓棹
隔江應有未歸人
天凈雨初霽,草木相新鮮。
碧水縈低檻,好鳥鳴樹間。
浮云薄太虛,去去亦何閒。
開軒挹蒼翠,秀色凌盤餐。
疏松動涼飆,蕭然開我顏。
況有忘憂物,重觴累我前。
放情遺滯慮,良會非偶然。
落日散孤霞,墟里明炊煙。
何當復相尋,披襟弄清泉。
今之顯應寺,仍在黃村西。此寺所原始,在明天順時。
奪門酬功自亨軏,先是北征諫者誰。上有鄺野王直職事之百司,下有陜西呂氏之一尼。其余公侯私屬五十萬,同為土木之潰師。
乾坤旋轉辟復正,御妹有言君思之。爰構梵宇跨林麓,嗣述尼功書之碑。
雨帝歸來城隍竄,手敕三通褒女冠。天地陰霾少保魂,山川金碧皇姑殿。
官家此舉太無名,乃將梵嫂為邦媛。若憶當年諫北征,何為追念王振刻木形。
自是裕陵辟親愛,不以阻諫關重輕。云窗霧閣華山女,青鳥儻自通丁寧,不者六軍所駐婦孺驚。
尼也走匿且弗暇,敢為叩馬之鯫生。洎乎承寵七十載,檀施千萬頒掖庭。
可憐一炬昆岡火,香界茫茫無限情。
片云離海嶼,吳地去隨緣。
托缽應行乞,升床亦坐禪。
舟停上塘雪,寺隔過山煙。
刺史知聞舊,無須覓鏡傳。
濤上西風起片帆,
青山攜手上巉巖。
雙江秀色看俱發,
十載清觴得共銜。
遠浦不禁回雁鶩,
高臺猶為護松杉。
求羊若許能相待,
三徑歸來荷短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