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恢大山擬古三首 其三
六度莫先慧,三風尤惡頑。
此心朗如鏡,磨盡青銅斑。
微利毫發計,虛名分寸攀。
朝市多此人,平地劍門關。
老夫一丘壑,轍跡無往還。
彼哉峴山泣,況乃泣牛山。
六度莫先慧,三風尤惡頑。
此心朗如鏡,磨盡青銅斑。
微利毫發計,虛名分寸攀。
朝市多此人,平地劍門關。
老夫一丘壑,轍跡無往還。
彼哉峴山泣,況乃泣牛山。
在六度修行中沒有比智慧更重要的,三種不良風氣里最厭惡愚頑。我的心像鏡子般明亮,磨去了青銅上的斑跡。人們為微小利益斤斤計較,為了虛名步步攀爬。城市里多是這樣的人,平坦之地也如劍門關般險惡。我隱居在山林溝壑,不再與外界往來。像羊祜在峴山哭泣那樣的行為真不可取,更何況是像齊景公在牛山哭泣呢。
六度:佛教用語,指六種修行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慧:智慧。
三風:此處未明確所指,可能是泛指不良風氣。頑:愚頑。
青銅斑:青銅鏡上的銹斑,比喻心中的雜念。
朝市:指朝廷和集市,代指名利場。
劍門關:地勢險要的關隘,比喻險惡的環境。
一丘壑:指隱居山林。
峴山泣:西晉羊祜鎮守襄陽時,常登峴山,感慨人生短暫,后人在他死后于峴山立碑,見碑者無不落淚。
泣牛山:齊景公游于牛山,因感嘆人生短暫而哭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不良風氣盛行的情況,詩人對此感到不滿,從而表達自己超脫世俗、隱居山林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追名逐利的社會風氣,倡導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其特點是運用意象和典故,以質樸語言闡述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價值觀。
龍湖山上霹靂,馬駒潭畔門庭。
千圣莫能窺測,十地望崖震驚。
霜露果熟推出,白蓮峰下芬馨。
不受聲名控勒,逸群勝氣英靈。
試問是何宗旨,東山云霞空青。
海堂室中神穎,汾陽直下云仍。
根門有功,則是心外見法。用處換機,則是問時有答。
問答交馳,摸索大道。心法對峙,破碎真如。
異哉此老,超出兩途。亡僧面前,波全露水。
猛虎須畔,光自照珠。衲僧不識,如井覷驢。
汝常與智俱,自不與妄合。
其智自神解,成就一切覺。
諸佛方便門,眾生五欲樂。
皆依真智生,醞造乳中酪。
帝有虎臣司北門,虛弦坐落天驕魂。
百年不敢南牧馬,草木尚有威名存。
平生忠義身許國,不以金玉遺子孫。
承平弓劍空在韣,惟有簡編遺后昆。
不知所活幾千人,一門何止十朱輪。
滿床簪笏不足道,萬石家風今復聞。
明窗小閣臥晏溫,不讀孫吳看典墳。
坐銷殺氣邊風春,記取大馮小馮君。
玉佩犀簪暗網絲,黃冠今習野人儀。
著書豈獨窮周叟,說偈還應見祖師。
棕子偶從遺物得,竹皮同使后人知。
平生冠冕非吾意,不為飛鳶跕墮時。
以實問答,空可青黃。以意求道,神落陰陽。
陰陽不測,脫略陰界。青黃摸畫,果因不昧。
我有大機,佛無密語。如師子王,露地方踞。
稱性文字,隨分叢林。如以妙指,發和雅音。
同世之波,壽九十二。護持心宗,謚曰大智。
南安巖本在長汀,巖主年年此日生。
笑里一毛無閑斷,毫端十字露縦橫。
未離唇吻成窠臼,才落思惟墮壍坑。
自是定光那惜借,可憐馳逐并頭爭。
古邑吾鄉闬,閑居況可嘉。
膏腴環百里,市井簇千家。
南郭連山色,東郊接水涯。
秋風故軍路,縱目賞荷花。
稽首浄勝光明聚,無礙慈忍精進幢。
清浄圓滿萬星月,分身如影分千江。
佛子心如涔蹄水,隨其清濁現影耳。
從來但聞一月真,是影何從有非是。
寒松瑟瑟哀霜風,愛此贊辭章句同。
佛子正當以身讀,即滿追求顛倒欲。
竄朱崖軍而生,還遭黃茆瘴而復活。
陷于采石而不死,囚于并門而自脫。
夜行有披袖神光,露臥醉壓糟醇濁。
魔外熟視之無如之何,佛祖不得已與之酬酢。
兩眼入鬢頭髼松,手中木蛇毒如藥。
季孫愛我如美疢,孟孫惡我如藥石。
平生愿得逢若士,庶幾愛我非姑息。
先生少抱王佐才,早以聲名馳上國。
白頭猶著從事衫,正坐不為俗子屈。
剛風由來有家學,不信直前能缺折。
世無子期誰賞音,伯牙太息弦應絕。
晚從南陽客塞上,豈為文章工草檄。
厭聞可否梁丘據,磨礪正須煩子革。
先生持此雖暫合,鴻鵠要是云間翮。
夜光明月遭抋劍,未肯碌碌同沙礫。
翻然賦歸一何速,越吟久自同莊舄。
世間軒冕豈不欲,鑿枘兩窮安所得。
不如乞身向嵩少,問舍求田乃良策。
祖生從此須著鞭,我當繼蠟登山屐。
欲載揚雄老一區,清名不耀力難摹。
但知穮蔉勤吾事,要以兇豐畀后圖。
有子人人壯門戶,新詩句句琢珉瑜。
夜光明月毋輕付,誤認空空叩鄙夫。
翛然無累之神,見此有道之器。韻收一代之風流,骨含奕世之富貴。節臨事而不奪,貌甚威而常喜。
方其少壯,則酒闌說劍。橫槊賦詩,名動塞壘。
及其倦也,則浮沅湘。上衡霍,盡室行于山水。
至于醉心翰墨,傾倒肺懷,則有王右轄、吳武陵之風味。
馳至金城,而忠款乃著。罷歸玉關,而功名自至者。皆非壯歲,庸詎知此老人獨不如是乎。
豪氣崢嶸老不除,求田未分賦歸歟。
功名日暮空彈鋏,須髪霜雕為著書。
想像柴門延履舄,凄涼滍水但丘墟。
從今忍過西州路,暮樹悲風擁素車。
師黃叔度以筑太平之基,追韓退之以策翰墨之勛。
故語妙如其渾厚,論高如其精神。
超然挺特,華裾逸群。
富貴之氣已如透花之春色,功名之志又如欲雨之層云。
禿巾折角,置之巖石亦不以為屈。
長劍拄頤,圖之凌煙亦不以為伸。
蓋虛以閱世,不可得而疏親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