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 其五十六
堯夫非是愛吟詩,
詩是堯夫試手時。
善死自明非不死,
有知誰道勝無知。
楊朱眼淚惟能泣,
宋玉心胸只解悲。
為報西風漫相侮,
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
詩是堯夫試手時。
善死自明非不死,
有知誰道勝無知。
楊朱眼淚惟能泣,
宋玉心胸只解悲。
為報西風漫相侮,
堯夫非是愛吟詩。
我邵雍并非真的喜愛吟詩,寫詩不過是我嘗試表達的方式。善終的人自己明白并非長生不死,有智慧的人誰能說就勝過無知的人?楊朱面對歧路只能流淚哭泣,宋玉的心中只懂得悲秋傷懷。要告訴西風不要隨意輕慢,我邵雍并非真的喜愛吟詩。
堯夫:邵雍(1011-1077)的字,北宋著名理學家、詩人,自號安樂先生,有《伊川擊壤集》。
善死:善終,指自然衰老而死。
楊朱:戰國時期哲學家,《列子·說符》載其見歧路而泣,感慨事物復雜易失方向。
宋玉:戰國楚辭家,屈原弟子,其《九辯》開“悲秋”傳統,多寫哀傷之情。
西風:代指外界的誤解或輕慢,此處擬人化。
邵雍晚年隱居洛陽,創作《首尾吟》系列詩,每首以相同句子起結,形成回環結構。此詩約作于此時,反映其以詩為“試手”工具,通過詩歌表達對生死、智愚等哲學問題的思考,而非追求文學技巧,體現理學家“以詩言理”的創作特點。
全詩以“非是愛吟詩”貫穿首尾,借“試手”二字點明寫詩為表達需求;通過楊朱、宋玉的典故,對比自己超越世俗悲泣的心境,隱含對生命本質的哲思。語言質樸,理趣鮮明,是邵雍“擊壤體”詩歌的典型代表。
青陽已送當年令,
午夜先開瑞雪花。
麗句漫誇裁謝女,
玉樓渾疑在盧家。
纖承畫轂浮光碎,
密灑瑤燈亂影斜。
醉賞不知天欲曙,
凍云城廓起哀笳。
富貴以榮親,有命不可必。
道義以榮親,古人所無斁。
今雨相逢是上元
一樽殘漏未辭煩
醉眸歸送鰲山盡
離思春憎錦瑟繁
北斗高居縣夜直
南山孤興倚秋園
十年曾是西莊舊
圖卷依稀憶贈言
晚雨催清節。又秋來明蟾瀉水,清螺映發。世事煙云時起滅,過眼一場軒豁。盡付與詞人稱杰。莫倚清愁吟蟋蟀,尚新涼冉有秋風熱。殘稿在,暫教撇。
箏琶耳凈聲如裂。陡邊城云間笛起,玉關飛雪。纓系賢王君試請,此際金甌無缺。待纜轡澄清堪說。亭上將軍逢醉尉,問何人能識真癡絕。君不見,驚湍咽。
久耽泉石厭簪裾,
相訪何煩太史書?
五色揮毫曾夢鳥,
半生彈鋏不歌魚。
丹青一幅傳神筆,
日月雙輪送客車。
可嘆容顏隨歲改,
更從何處訪真如?
后寢藏衣冠,前廟宅神主。吾聞諸禮經,此制出中古。
秦嬴蝕先法,乃復祭于墓。漢衣以月游,于道蓋無取。
宣帝尊祖廟,失制遍九土。孝元酌前文,一旦悉除去。
魏帝樂銅臺,遺令置歌舞。昏嗣竟從之,此事狂夫阻。
唐制益紛華,諸陵鎖嬪御。曠女日哀吟,于先亦奚補。
吾朝三圣人,乘云不可睹。威靈已霄漢,嗣皇念宗祖。
繪事移天光,刻象肖神武。遍敕舊游地,輸材起宮宇。
階墄扣以金,墻壁衣之黼。功既即奉迎,法仗疊簫鼓。
玩好擇珍奇,目奪不可數。三京佛老家,已有十數處。
朝家雖奉先,越禮古不許。君不祭臣仆,父不祭支庶。
丹楹豈非孝,圣貶甚蕭斧。大祀當以時,寢廟即其所。
惜哉共儉德,乃為侈所蠱。痛乎神圣姿,遂與夷為侶。
蒼生何其愚,瞻嘆走旁午。賤子私自嗟,傷時淚如雨。
糟醨難醉獨醒魂,
如此荒寒入薊門。
碧玉小家馀舞態,
白頭宮女枉啼痕。
廉公堂樹無遺跡,
涿郡樓桑有廢村。
莫向御溝談往事,
管弦凝碧一并論。
清淺秋光欲滿輪,
休貪明月向江濱。
月明不似瓊閨鏡,
中有蛾眉十道新。
芳景無多,又還是、亂紅飛墜。空悵望、昭亭深處,家山桃李。柳眼花心都脫換,蜂須蝶翅難沾綴。謾相攜、一笑競良辰,春醪美。
金獸爇,香風細。金鳳拍,歌云膩。盡秦簫燕管,但逢場爾。只恐思鄉情味惡,怎禁寒食清明里。問此翁、不止四宜休,翁歸未。
君子貞不諒,宣尼有名言。
事在可否間,我心若持權。
理正義所在,趨如鯨赴川。
堂堂大道中,由之自安然。
蹇余有馀力,愈遠志愈堅。
匪因窮達異,不以禍福遷。
君子云何學,所貴希圣賢。
君家近東魯,或此得真傳。
憐君心性早相如,
中歲鄉園喜舊居。
養鶴屢分瓶里粟,
送貓許護案頭書。
洼泉雨溢禾苗秀,
石嶺霜清橘柚腴。
幸自往來便杖屨,
不煩童稚候輪輿。
百骸俱潰散,一物鎮長靈。
白云功盡青山秀,青山路轉白云迎。
不曾死,不曾生。
金繩拽轉泥牛鼻,半夜驅來海上耕。
不到城南十載過,鄉園風物半消磨。
煙光慘澹人家少,日色昏黃鳥雀多。
長醉羈情難對酒,欲狂吟興易高歌。
鄰翁問我歸何事,笑指空江起莫波。
澹云微月映銀河,
料得雙星別恨多。
莫怪人間增悵望,
從知天上也蹉跎。
金針爭乞天孫巧,
云錦停拋織女梭。
底事盈盈隔秋水,
一年只許一經過。
實癡實昏。
終得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