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十六首 其四
祖翁四借吾門事,密密疏疏著眼視。
位里有功隱里顯,功中有位弟中師。
功位不須功位外,主賓不揀主賓機。
偏正回互沒分曉,樵子笠穿戴月歸。
祖翁四借吾門事,密密疏疏著眼視。
位里有功隱里顯,功中有位弟中師。
功位不須功位外,主賓不揀主賓機。
偏正回互沒分曉,樵子笠穿戴月歸。
祖師借了四件與我宗門相關之事,或緊密或稀疏都要用心去看。在本位中有功績,于隱晦處能彰顯;功績里有本位,弟弟也可成為師長。功和位不必在功位之外去尋求,主和賓也無需挑剔主賓的機鋒。偏與正相互交織難以分辨,就像打柴人戴著斗笠在月光下歸家。
祖翁:指祖師。
四借:具體含義需結合禪宗相關教義理解,可能是指祖師借用的四種法門或事例。
密密疏疏:指事情的緊密和稀疏狀態。
位里有功隱里顯:在所處的本位中有功績,在隱晦之處能彰顯出來。
功中有位弟中師:功績里包含著本位,弟弟也能成為師長,強調相互轉化。
功位:指功和位這兩種概念。
主賓:禪宗用語,有主客、主從等含義。
偏正回互:禪宗的一種理論,指偏與正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樵子:打柴的人。
此詩為禪宗頌古之作,創作于禪宗發展較為興盛的時期。當時禪宗思想廣泛傳播,禪僧們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對禪宗教義的理解和感悟。作者可能是在修行過程中,對禪宗的一些理論和實踐有了深刻的體會,從而創作此詩來傳達自己的禪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闡述禪宗的教義和禪悟境界。其突出特點是運用禪宗的概念和意象,以詩的形式表達深邃的禪理。在文學史上,這類禪宗頌古詩豐富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題材和內涵,對后世的禪學研究和文學創作都有一定的影響。
聞道衡門下,洋洋可樂饑。
今茲歷貧賤,斯言若我欺。
蘭菊雖可餐,不如藿與藜。
芰荷雖可服,不如绤與絺。
湘江無快語,監河有哀辭。
人生茍困窮,自謀策難奇。
北望望北斗,南望望南箕。
只有空倉雀,與我同所悲。
豐城劍氣化為龍,
霧鬣霜鱗半倚空。
老去成林終苦節,
后來作棟亦馀功。
人間歲月優游地,
天上栽培雨露中。
見說鄉閭評月旦,
古來徐孺可相同。
少小為文學詠歌,亂來無力事干戈。東游擬獻平淮頌,何處南山石可磨。
古道千盤草木荒,
戍旗一片黯春陽。
誰知石爛山枯后,
猶有殘碑記漢唐。
半年出入浪花中,
鍊就心情似海童。
百萬斛舟新賃得,
舵樓臥吃打頭風。
仙葩簇玉凌波出,
白羽搖風翻翐翐。
主人好事集賓僚,
明朝有意還來不。
君臣千載遇。
春山逢夜雨,
剪韭入荒園。
綠潤茨菰飯,
寒生苜蓿盤。
時窮聊自給,
身在任加餐。
肉食知誰補,
齏鹽重爾存。
溫泉混混足堪奇,
厭說唐朝洗浴時。
千古污名流不盡,
湯盤銘是帝王師。
賢守公馀雅宴開,
荷香馥馥入蓬萊。
驊騮與座稱仙吏,
樗櫟趨陪愧鈍才。
緯武經文資妙略,
民胞物與廣滋培。
萍蹤將返琴川棹,
鈴閣新吟切溯洄。
寺隔殘潮去,采藥過泉聲。
林塘秋半宿,風雨夜深來。
移步出詞林,停輿欣武宴。
雕弓寫明月,駿馬疑流電。
驚雁落虛弦,啼猿悲急箭。
閱賞誠多美,于茲乃忘倦。
平生忠節見臨危,
四紀三朝報主知。
伊尹告歸曾未果,
子房強臥竟難支。
朝廷首配嚴親饗,
鹵簿新排送葬儀。
澤在生民功社稷,
堯文更揭墓前碑。
萬鐙無復艷端門,
一簇星毬里域春。
羌調悲酸吹笛社,
村聲祥瑞賣餳人。
鬼神亦要民心樂,
山谷聊舒世態顰。
最好今宵天上月,
安知時事有陳新。
片雨清涼能潑火。生日今朝,蓮萼車輪破。舊夢沈思無一可。余生只欠王孫裸。
星影稀微螢影大。暗碧冥濛,粒黍凝神我。閣閣蛙聲新勘過。三官催繳私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