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埭訪姚六康明府
白笴陂前路,
長吟問玉人。
琴堂時一望,
雨霽九峰新。
野寺弛官禁,
江樓納客身。
還憑仙舄力,
能使入山頻。
白笴陂前路,
長吟問玉人。
琴堂時一望,
雨霽九峰新。
野寺弛官禁,
江樓納客身。
還憑仙舄力,
能使入山頻。
沿著白笴陂前的路徑,我高聲吟誦著前去探訪如玉般的友人。在縣衙的琴堂不時遠望,雨過天晴,九座山峰煥然一新。野外的寺廟解除了官方禁令,江邊的樓閣接納了我這客游之人。還依仗著您如仙人木鞋般的神力,才能讓我頻繁地進入山間探訪。
白笴陂:地名,位于石埭(今安徽石臺)附近。
玉人:對姚康的美稱,指品德高潔如美玉之人。
琴堂:指縣衙,典出《呂氏春秋》“鳴琴而治”,代指縣令辦公之處。
霽(jì):雨停。
弛官禁:解除官方對某些場所的限制。
仙舄(xì):典出《后漢書·方術傳》,王喬有神術,常乘雙鳧(后化為木鞋)至京師,此處借指姚康的治政能力或對友人的贊譽。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應為詩人前往石埭縣(今安徽石臺)拜訪縣令姚康(字六康)時所作。詩中記錄了探訪過程及與姚康相交的情景,反映了當時地方政務寬松、文人交游的氛圍。
此詩通過描繪訪姚康的沿途見聞與相處情景,展現了山間清新明麗的景致及友人治政的仁德(“弛官禁”),表達了對姚康的贊賞與交游之樂,語言自然,意境閑適,是一首典型的酬贈類山水詩。
天倚王師靜沙漠,年年寒食幷州樂。珠華相壓駕重(下缺。見上海圖書館藏明抄本《古今歲時雜詠》卷十一,末注:“以下古本缺二頁。”《四庫全書》本無。)。
多幸嘗陪侍玉墀,俄驚負譴阻天涯。今日相逢問榮悴,更嗟年輩颯然衰。
俘囚經萬里,憔悴度三春。
發改河陽鬢,衣余京洛塵。
鐘儀悲去楚,隨會泣留秦。
既謝(一作“得”)平吳利,終成失路人。
城里攜籠萬壑前。
久種善根深,
同塵塵不侵。
非關塵不染,
自是我無心。
無心心不起,
超三越十地。
究竟真如果,
到頭祇個是。
合瞋不須假,合喜不須喜。
喜即婬欲生,瞋即毒蛇起。
毒蛇起猛火,婬欲成貪鬼。
猛火和貪鬼,癡狼咬心底。
妄想如恒沙,煩惱無遮止。
無明黑漆漆,渴來飲咸水。
終日緣事走,不肯入空理。
羊車誘下愚,
鹿車載中夫。
大乘為上士,
鵬巢鶴不居。
鷦鷯住蚊睫,
居士咄盲驢。
若論質利帝,
畢竟一乘無。
幸得陪樽俎,
良籌復在茲。
獻酬君有禮,
賞罰我無私。
莫怪斜相向,
還將正自持。
一朝權入手,
看取令行時。
歸宗事理絕,日輪正當午。自在如師子,不與物依怙。獨步四山頂,優游三大路。吹噓(《燈錄》、《事苑》作“欠呿”)飛禽墮(《燈錄》、《事苑》作“墜”),嚬呻眾獸(《燈錄》、《事苑》作“邪”)怖。機豎箭易及,影沒手難覆。施張如(《燈錄》、《事苑》作“若”)工(《事苑》作“二”)使,剪截(《燈錄》、《事苑》作“裁剪”)成尺度。巧鏤萬盤(《燈錄》、《事苑》作“般”)名,歸宗還似土。語密(《燈錄》、《事苑》作“默”)音聲絕,理(《燈錄》作“旨”,《事苑》作“音”)妙言(《燈錄》、《事苑》作“情”)難措。棄個耳(《燈錄》、《事苑》作“眼”)還聾,取個目還瞽。一鏃破三關,分明箭后路。??(《燈錄》、《事苑》作“可”)憐個(《事苑》作“大”)丈夫,先天為心祖。(《祖堂集》卷十五、《景德傳燈錄》卷二九、《祖庭事苑》卷二)
馬令無茶分。
(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一八四《詩話新集》)(〖1〗劉克莊云:“余記唐人雜書載士元嘗對客有『馬令無茶分』之戲。北平王一日飲客,士元與焉。坐間,北平醉飽設茗供,連沃數碗,士元老不能禁,即席吐利交下。滿坐大笑。今不省出處,當攷。”)。
我是凡夫身,
樂說真如理。
為性不慳貪,
常行平等施。
凡夫事有為,
佛智超生死。
作佛作凡夫,
一切自繇你。
策杖山橫綠野,乘舟水入衡門。
客來多從業縣,僧去還指煙村。
春韭青青耐剪,香粳日日宜飧。
自愧薄霑冠冕,何如樂在丘園。
鳥散紛紛花落,人行處處苔痕。
水池偏多白鷺,畦隔半是芳蓀。
柳徑共知歸郭,暮云誰使當軒。
亭亭骨屹短墻顛,
搖曳空明漾素妍。
帶雨微添寒鶴淚,
凌霜不受野云憐。
老松立地同高節,
芳草何心吊[謫](滴)仙。
抱此孤根滋九畹,
青山一道送流泉。
(見道光刊本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二)。
魚鱗息枯池,廣之使涵泳。
疏鑿得蒙泉,澄明覩明鏡。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