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一○一
羊車誘下愚,
鹿車載中夫。
大乘為上士,
鵬巢鶴不居。
鷦鷯住蚊睫,
居士咄盲驢。
若論質利帝,
畢竟一乘無。
羊車誘下愚,
鹿車載中夫。
大乘為上士,
鵬巢鶴不居。
鷦鷯住蚊睫,
居士咄盲驢。
若論質利帝,
畢竟一乘無。
用羊車引導愚鈍的下等根器者,用鹿車承載中等資質的人。大乘佛法是為上等修行人準備的,大鵬的巢穴里不會住著仙鶴。鷦鷯能棲息在蚊子的睫毛上,居士呵責那愚癡如盲的驢子。若論佛法本質與究竟境地,終究一乘實相不可執著。
羊車、鹿車、大乘:出自《法華經·譬喻品》三車喻,羊車喻聲聞乘(小乘),鹿車喻緣覺乘(中乘),大乘(牛車)喻菩薩乘(上乘),代表引導不同根器眾生的法門。
鷦鷯住蚊睫:典出《晏子春秋》,鷦鷯是極小的鳥,蚊睫形容極微小處,此處比喻佛法應機而現的微妙。
盲驢:佛教俗語,比喻愚癡無智、不明佛法之人。
一乘:指唯一佛乘,《法華經》主張三乘(聲聞、緣覺、菩薩)終歸一乘(佛乘),此處強調實相超越名相。
此詩偈應為唐代禪僧所作,創作于禪宗興盛時期。當時佛教強調“應機說法”,針對不同根器眾生施設方便法門(三車),最終歸于一乘實相(無乘)。詩偈旨在破除對法門的執著,引導信眾直悟佛性。
全詩以《法華經》三車喻為核心,通過多層比喻揭示佛法“方便有多門,歸宗體不二”的本質。既肯定不同法門的引導作用,又強調一乘實相超越名相,體現了佛教“會三歸一”的圓融思想,是禪宗通俗化說教的典型之作。
處士廬前門徑深,
僅留佳句與人吟。
孤山近日無行路,
疏影暗香何處尋。
初日黃陵廟,
微茫楚塞分。
煙中塵漠漠,
祠下水沄沄。
叢冷葳蕤竹,
湖荒散漫云。
何人酌椒醑,
寂寞酹湘君。
鄭公草隸雄千古,
瓢叟畫禪無世情。
寫出碧山紅樹意,
江湖滿地送君行。
淮上詩盟不可尋,
詩筒來往負初心。
風花雪月雖無限,
留待他年共子吟。
客心今雨匿舊雨,
江痕早潮收暮潮。
新歡且問黃婆渡,
影事休提白傅橋。
坐客七人在,
虛窗殘雪明。
霜花貪燭影,
風竹妒吟聲。
讀畫詩神躍,
呼茶仆夢驚。
文章有天趣,
星斗正縱橫。
春事匆匆。
花慵柳困,雨橫風狂。
寄語詩人,須燒銀燭,與照紅妝。
休言桃李河陽。
但過眼、難尋色香。
只有今宵,更無明日,且緩飛觴。
野色連城堞,
香風暗芰荷。
蟬聲依樹近,
鳥語隔花多。
鐘定分僧飯,
蘆深隱釣蓑。
追歡吾意足,
寧羨習池過。
長江渺渺芙蓉渡。橫浦重重梅嶺路。萬水千山。唱盡新詞行路難。
海南霜雪從無信。點點偏催游子鬢。玉臂云鬟。懊惱三秋人未還。
衰發蕭蕭滿鏡絲,情懷非復似平時。
風霜十月流年感,砧杵三更游子悲。
閩嶠故人消息惡,蜀江遺老素書遲。
一簞豆飯休嫌薄,賦分羈窮合自知。
眼藏損傷來已久,病根牢固去應難。
醫師盡勸先停酒,道侶多教早罷官。
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虛撚決明丸。
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
落蕊殘陽紅片片。
懊恨比鄰,盡日流鶯轉。
似雪楊花吹又散,東風無力將春限。
慵把香羅裁便面。
換到輕衫,歡意垂垂淺。
襟上淚痕猶隱見,笛聲催按梁州遍。
蓮瓣芹絲一氣香,
天然泮水繞宮墻。
林端不許飛鸮集,
山勢高騫拱鳳皇。
無奈篷窗雪打聲,
夢魂才穩又還驚。
枕衾如許猶嫌冷,
多少閻閭睡不成。
玉礫金沙儼畫圖
水清了了見樗蒲
湖南賓客今憔悴
暮雨湘西聽鷓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