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掃畢有感
石橋西下白楊堆
宿草初從暖氣回
一陌紙錢三滴酒
幾家墳上子孫來
石橋西下白楊堆
宿草初從暖氣回
一陌紙錢三滴酒
幾家墳上子孫來
石橋西邊的下方,白楊樹叢茂密如堆;去年的枯草,剛剛在春日的暖氣中復蘇。焚燒一疊紙錢,灑下三滴清酒,又有幾戶人家的墳前,能見到子孫前來祭掃?
白楊堆:白楊樹叢,古人多在墳冢旁種植白楊,象征哀戚。
宿草:隔年的草,《禮記·檀弓上》有“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此處指去年的枯草。
一陌:古代以百錢為一陌,此處指紙錢的數量,代指祭祀用品。
三滴酒:祭祀時灑酒的禮儀,以表對先人的追思。
推測此詩創作于清明時節,詩人參與祭掃后,目睹墳前或熱鬧或冷清的場景,結合古人清明祭祖的傳統,有感于子孫是否盡孝的社會現象,從而寫下此作。
全詩以清明祭掃為背景,通過白描手法描繪墳前場景,末句設問直擊核心,反映對孝道傳承的關注,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現實意義。
坐閱星周幾變遷,恒河見性但依然。
求田問舍追三徑,面壁灰心過九年。
早退得閑真玩歲,跏趺數息是安眠。
從今甲子當須記,異日應無史趙賢。
電掃天驕到海邊,長城千里靜無煙。
虛弦固自落驚羽,大手何勞試小鮮。
收拾風浪開幕府,從容談笑臥中堅。
愿觀橫槊詩千首,鋒鏑消磨變力田。
眼蓋九州,韻高一世。儼玉山富貴之豪,洗士林寒乞之氣。
挫萬化于筆端,置八荒于胸次。邁往不屑,不可犯干。
意輕邴吉,情追謝安。軒特秀發,乃爾禿巾椹褐。
婆娑步趨,合在玉堂金鑾。山澤不可窺測,所以納垢污。
麒麟不可系羈,所以異犬羊。
正恐橫風月之笛,披云錦之裳。騎元氣之背,而游無何有之鄉。
言登嵩高峰,結束兩芒??。
攝衣上天梯,股栗戰犖確。
不知幾流汗,躍出萬仞壑。
剛風被太虛,塵世俯下濁。
依稀兩仙童,遺我一丸藥。
平生井底蛙,未見宇宙廓。
四維忽騫舉,小知為磅礴。
得窮恢譎眼,賴有騰趠腳。
東觀扶桑升,北瞰天河落。
兏須議雄尊,培??眇廬霍。
窮寓三年瘴海賓,簞瓢陋巷與誰鄰。
維摩示疾原非疾,原憲雖貧豈是貧。
紡嫗固嘗占異夢,肉芝還已獻畸人。
世間出世何由并,一笑榮枯等幻塵。
危梯凌碧空,不與廛閭通。
朝煙翳高棟,靄靄猶從龍。
遙睇辨滄海,縱觀分岱宗。
常山與馬耳,歷歷在目中。
良時無停景,遠宦如飄蓬。
汨沒困簿領,何以舒心胸。
公余頻登臨,勿使酒樽空。
行看五六月,下視零雨蒙。
青山真似有情人,百里相迎列萬屯。
積翠已堪供爽氣,群趨如欲避雄尊。
少寬眼界塵埃外,卻視醯雞井陌喧。
方信胸中有余地,青丘云夢不勞吞。
了然心自知,法法露全體。
遣化借燈王,引手搏妙喜。
大用吾亦然,何獨居士耳。
萬里見神光,當以頂后視。
非風幡動,非風鈴語。見聞起滅,了無處所。
何以明之,俱寂靜故。此光明藏,平等顯露。
由本無明,愛欲慳妒。如隔日瘧,痛自遮護。
有能了者,即同本悟。索爾虛閑,隨緣靜住。
一切仍舊,自無染污。為物作則,崄崖之句。
不可犯干,如大火聚。
芃芃稼連云,老少紛在場。
禾稼已困雨,秔稌亦沒秧。
計窮走群望,敢愛牛與羊。
可憐拾麥人,不憚道路長。
號呼泥水中,滯穗收殘黃。
對之懷抱惡,寧忍自舉觴。
淮山深處,容我卓錫。樹下經行,巖間宴寂。
六十余年,脇不至席。天子三詔,掉頭不應。
知不可致,南向加敬。山揺海驚,天空地迥。
后代兒孫,則反于是。如乳中蟲,貪嗜世味。
我尋其跡,為隕涕淚。
贈以之中擊電機,不令點畫入思惟。
嘶風木馬空成夢,喘月泥牛醉未知。
五蘊完全真死日,百骸消散是生時。
云門函蓋乾坤句,語默何人遘得伊。
野人勸我鑿地??,才能容膝便有余。土床屈曲方六尺,墐涂何必髹丹朱。
廣文無氈與客設,蒲團但學僧跏趺。破鐺折腳自然煮,中有至樂人所無。
我游東南古佛剎,潭潭大屋干浮屠。環床接席如坐井,白灰蓋火深模糊。
貴人盡臥紅氍毹,春風習習生四隅。牽衣留客長夜飲,一石屢醉狂淳于。
我家環堵真癯儒,鷃鵬無羨安枋榆。勞生養此夢幻軀,誰能華睆慕大夫。
時從村叟交蹠語,炔焰爬搔味醍醐。床頭一榼自取飲,醉后耳熟時歌呼。
坐想潁川十日雨,尺薪如桂求里閭。此時無人知我樂,惜哉不與二仲俱。
我兄何時結茅廬,小窗請試新規模。
萬古溪流去不回,舂撞澗谷石門開。
尋源不必武陵客,過眼驚看滟滪堆。
寒碧照人無底寶,鏗轟殷地半空雷。
結茅安得從僧住,自把鋤耰辟草萊。
閉眼黃庭萬想歸,此心久已息紛馳。
幽居正喜門羅雀,晨起何妨笏拄頤。
自信丹田足梨棗,不憂瘴雨滯茅茨。
三山咫尺承明遠,世路榛蕪誰與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