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亭
閉眼黃庭萬想歸,此心久已息紛馳。
幽居正喜門羅雀,晨起何妨笏拄頤。
自信丹田足梨棗,不憂瘴雨滯茅茨。
三山咫尺承明遠,世路榛蕪誰與披。
閉眼黃庭萬想歸,此心久已息紛馳。
幽居正喜門羅雀,晨起何妨笏拄頤。
自信丹田足梨棗,不憂瘴雨滯茅茨。
三山咫尺承明遠,世路榛蕪誰與披。
閉上眼睛誦讀《黃庭經》,萬種雜念都歸于平靜,這顆心早已停止了紛繁的思緒。我隱居正欣喜門前冷落車馬稀,早晨起來何妨用朝笏拄著臉頰。我自信丹田中精氣充足如同有了仙果,不擔憂瘴雨會讓我困在茅屋之中。蓬萊等仙山近在咫尺,可離皇帝身邊卻那么遙遠,世間道路荊棘叢生,又有誰來為我披荊斬棘呢。
黃庭:指《黃庭經》,道教養生修仙之書。
紛馳:紛繁的思緒。
門羅雀:出自“門可羅雀”,形容十分冷落,賓客稀少。
笏拄頤:用朝笏拄著臉頰,表現一種閑適之態。笏,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
丹田:道教認為人體有三丹田,此處指下丹田,是藏精之所。梨棗:仙果。
瘴雨:南方有瘴氣的雨。
茅茨:茅屋。
三山: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承明:漢代宮殿名,后泛指皇帝身邊。
榛蕪:草木叢雜,比喻仕途艱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仕途不順的時期,產生了隱居避世的想法。當時或許社會環境復雜,詩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于是向往道家的清凈無為,在隱居生活中尋求內心的安寧。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仕途艱難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將道家思想與自身境遇相結合,用典豐富,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能反映當時部分文人在仕途不順時的心境和思想追求。
往者少年日,所慕韓伯休。涉世更百難,得交多勝流。
當時回俗駕,喘汗困萬牛。晚看故曹耦,半逝半乃侯。
侯者朱其輪,逝者臥荒丘。荒丘不足悲,朱輪或可羞。
翻然乃自悟,庶幾桑榆收。朋儕競挽止,一往只掉頭。
我豈筑室愚,喋喋于道謀。向來漢上行,懸知計未優。
重念佛祖心,獨往恐不酬。細看叢林敝,百孔如破裘。
出有造請惡,入懷薪米憂。雖云學道輩,坦途多不由。
我欲獨挽之,難哉推陸舟。歸來擁白云,草茅有前修。
誓不出山去,三更林莽秋。寄聲二三友,興來過我不。
歸期小雪已中春,常恐傳言遠未真。
慎莫錙銖論得喪,政須平等視冤親。
懸知江海山林士,不中功名富貴人。
聞道扁舟期訪我,來時莫帶庾公塵。
相見無言意已傳,不談名利不談禪。
靜如秋浦翹雙鶴,清似寒巖落瀑泉。
隠逸妄人居妙室,功名渠輩畫凌煙。
二流淼淼追難及,老大難揮馬腹鞭。
刑曹仕宦如客寄,朱墨如山無況味。
平生燈火讀書心,便與衲僧同器類。
自從供職江上郡,一月常勤五七問。
向來書至乞庵名,永處那伽表嘉遁。
世間萬事不掛眼,蒲團不動跏趺穩。
客至清談真老禪,數枝霜竹伴幽韻。
與君城北寺,取次對床眠。
坐即棋中隠,時逃醉里禪。
相招從白社,不擬問青天。
但有加餐飯,無田亦愿年。
道人竹瘦松柏剛,飽更風雨慣雪霜。
堂堂自住一法界,豈與蕭艾相短長。
利刀割水風吹光,以空壞空竟誰傷。
君不見湖邊飛來兩白鷺,終朝容與水云鄉。
謝安中年不堪別,況我與子本末同。臨川古郡著名數,麻姑且在邦域中。
與君同方復同術,十年共度虀鹽日。一身爛漫天地中,萬里風霜今白發。
南山之封木拱矣,此身萬事相終始。何知遲暮猶羈旅,夜語對床輒三起。
君今先著祖生鞭,我窮未辦買山錢。君行啟我方寸亂,抱琴長歌聲徹天。
西風蕭蕭木脫葉,表里家山落眉睫。為語淮南大小山,雖在侯門不彈鋏。
四海交情未有君,解衣推食見情真。
平生爛漫如一日,萬里周旋覺更親。
我已山林新祝發,君猶州縣故隨人。
而今官意知何似,早晚歸來洗世塵。
君構虛亭古岸頭,我來登覽判千憂。
丈人釣艇波瀾闊,孺子歌聲草樹秋。
山似畫屏隨屈曲,人如楊柳擅風流。
他年若有江湖具,乘興因君棹小舟。
辨金要識??,覓髓須打骨。
平地激風波,禪河沒窠窟。
黨理亦黨親,成家又成國。
拗拗墝墝,突突兀兀。
無限傍人,眼睛凸出。
法法彰全妙,心心祇自通。
迥然分木跡,廓爾絕邊中。
諦了名斯立,安行實所從。
大哉無事事,裴運有孤風。
歲事功成雪洗塵,化工著意制清新。
遂教天下無雙色,來作人間第一春。
未許調羹傅巖老,聊從牽興杜陵人。
遙知月下遶千匝,桃李成蹊未是頻。
浩蕩生涯計,凄涼客子心。
歲從官歷盡,憂入鬢毛深。
月氣含窗戶,湯聲轉釜鬵。
余生無所慕,持此臥山林。
日出心光耀,堂堂更孤峭。
天陰性地昏,風寒早閉門。
不知天地者,剛道有乾坤。
欲明還得暗,打破卻渾侖。
爭如回首家鄉路,寒食依前是暮春。
黟川諸李今寂寞,潞州殘圭大不惡。
燕侯固窮亦好事,探囊持贈意不薄。
眼明見此陳家玄,徑呼毛穎作七言。
故知身外俱長物,子墨客卿聊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