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寬田園六首 其三
芃芃稼連云,老少紛在場。
禾稼已困雨,秔稌亦沒秧。
計窮走群望,敢愛牛與羊。
可憐拾麥人,不憚道路長。
號呼泥水中,滯穗收殘黃。
對之懷抱惡,寧忍自舉觴。
芃芃稼連云,老少紛在場。
禾稼已困雨,秔稌亦沒秧。
計窮走群望,敢愛牛與羊。
可憐拾麥人,不憚道路長。
號呼泥水中,滯穗收殘黃。
對之懷抱惡,寧忍自舉觴。
田野里莊稼茂盛,像云彩一樣連綿,老人小孩都紛紛在田地里忙碌。禾苗已經被雨水困擾,粳稻的秧苗也被淹沒。想盡辦法去祭祀各方神靈,哪敢吝惜牛和羊等祭品。可憐那些拾麥的人,不怕路途遙遠。在泥水中呼喊著,拾取那殘留的麥穗。面對他們的遭遇,我心情很不好,哪忍心自己舉杯喝酒。
芃芃:草木茂盛的樣子。
困雨:被雨水所困擾。
秔稌:指粳稻。
走群望:祭祀各方神靈。
滯穗:指遺留在田里的麥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當時農村遭遇了嚴重的雨災,莊稼受損,百姓生活艱難。詩人目睹此景,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農村雨災下百姓的困苦生活。其突出特點是寫實,生動展現了災害場景和百姓的艱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能讓后人了解當時農村的真實狀況。
掛了衣冠卻問農,幾回欹枕聽晨鐘。
壯懷不與浮云渺,宿疹猶資大藥功。
想像濠梁寧有趣,追尋風馭豈無蹤。
道人要識春臺樂,須向壺公問所從。
驕虜敗盟至,飲馬淮之沱。煙塵犯江漢,腥膻連岷峩。
王師因雷動,虎臣亦星羅。靈旗蕩丑類,鐵馬馳雕戈。
三軍指故國,巨艦凌滄波。一戎遂大定,上天佑無頗。
整刷舊俗苦,掃除夷法苛。奸謀尚濟詭,既戰猶連和。
復圖稱職爾,眇哉浯溪磨。已悉將相力,敢獻大風歌。
明月,明月。
出滄溟,歷丹闕。
飛蓋念西園,笙歌想南國。
靈波如電瀉高丘,云幄和煙鎖空碧。
人間何事怨別離,自昔循環有今昔。
今昔雖同事不同,昔時宮館今荊棘。
漢家陵闕變池塘,吳楚江山異南北。
明月那知古與今,治亂昏明有通塞。
我愿三綱不愆,四時不忒。
天地清寧,人物獲職。
白兔不見辱于蝦蟆,黃發蒙照臨之大德。
非明月之宣功兮,則吾何知其為順帝之則。
稅得東家一畝宮,向來喧市馬牛風。
誓將尤悔加深省,肯為饑寒嘆屢空。
十里溪山愁眼外,數家梧竹畫屏中。
惠然更感無雙子,時有高談發蔽蒙。
使君幽討遍禪林,名動三臺殿閣清。
稍賦詩章回好色,坐令草木有佳聲。
政須膏澤隨軒至,未礙隼旟沖雨行。
爭寫雄文惟恐后,喜兼和氣滿重城。
十篇妙唱賁幽光,秀韻凌虛桂影涼。
玉牒秩宗徽譽著,銀鉤揮翰麝煤香。
風兼遠水痕成理,月入霜筠影自長。
銅雀春深知有以,典刑終合問孫郎。
遲日芳郊路,寒暄氣已分。
共尋茅屋趣,一醉竹光云。
蘊藉潘懷縣,清修鄭廣文。
衰遲亦何幸,并得友多聞。
桐花葉密春風老,長門路暗迷芳草。
螢燭流輝露濕光,蟾蜍景落莎雞曉。
金烏出谷上蟠桃,別院笙簫歌未了。
九華煙滿醉楊妃,樊姬靜聽雞聲悄。
舊人直莫妬新人,別有蛾眉更妍巧。
鴻鵠遠罾繳,燕雀戀藩籬。
爭食蓬蒿下,觸網斃禍機。
黃雀老且黠,黃口小且癡。
黃雀戒黃口,輙莫貪腥肥。
野老悲春事,相如復倦游。
肯來傾濁酒,同與散清愁。
遠岸重重柳,晴江處處舟。
飛紅殘照晚,閑倚水邊樓。
茲亭楚風煙,晴嵐獻斜疊。
我來及秋杪,黃花舞紅葉。
主人喜清論,曠覽意并愜。
明年西郊春,會當來日涉。
萊菔瑤英體,蕪菁翠羽叢。
壓黃千葉韭,競秀一畦蔥。
渰渰金莖露,翻翻玉宇風。
不忘藏聚力,醯醤有無同。
濃陰冞月作春慳,茲夕棲巢鵲不安。
淅瀝潛回連夜雨,繽紛遽作勒花寒。
色迷梅徑香非遠,聲抑琴絲潤未干。
西北高樓臨縹緲,海山群玉得重看。
日落碧山暮,陰風生白蘋。
飛響散高梧,水石光粼粼。
海草未凋綠,胡馬嘶咸秦。
蕭颯兩華鬢,十年吹戰塵。
南郭無緣到北城,卻因招喚得同行。
四郊禾黍未全熟,滿眼云山何限情。
幸有好風能灑袂,況無閑事稱揮觥。
籃輿欲去留還住,愛此月涼河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