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峴山愿公三首 三
彼此無消息,所思江漢遙。
轉聞多患難,甚說遠相招。
老至何悲嘆,生知便寂寥。
終期踏松影,攜手虎溪橋。
彼此無消息,所思江漢遙。
轉聞多患難,甚說遠相招。
老至何悲嘆,生知便寂寥。
終期踏松影,攜手虎溪橋。
彼此都沒有對方的消息,我所思念的人遠在江漢那邊。轉而聽聞你歷經諸多患難,還聽說你在遠方相邀。人老了何必悲嘆,生來就知曉人生本就寂寥。最終期望能踏著松影,與你攜手在虎溪橋漫步。
峴山:山名,在湖北襄陽。
愿公:一位僧人。
江漢:長江和漢水,這里代指愿公所在之地。
轉聞:轉而聽聞。
生知:生來就知道。
終期:最終期望。
虎溪橋:在廬山,這里可能是泛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與愿公相隔較遠,彼此長時間沒有消息,在聽聞友人多有患難后,寫下此詩表達思念與對相聚的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與期盼相聚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友情的珍視。
古往諸仙子,根元占甲庚。
水中聞虎嘯,火里見龍行。
進退窮三候,相吞用八纮。
沖天功行滿,寒暑不能爭。
造化潛施跡莫窮,簇成真訣指蒙童。
三篇秘列八環內,萬象門開一鏡中。
離女駕龍為木壻,坎男乘虎作金翁。
同人好道宜精究,究得長生路便通。
珠光龍耀火燑燑,夜接朝云宴渚宮。
鳳管清吹凄極浦,朱弦間奏冷秋空。
論心幸遇同歸友,揣分慙無輔佐功。
云雨各飛真境后,不堪波上起悲風。
誰識寰中達者人,生平解法水中銀。
一條拄杖撐天地,三尺昆吾斬鬼神。
大醉醉來眠月洞,高吟吟去傲紅塵。
自從悟里終身后,贏得蓬壺永劫春。
高哉彼顏歜,逸氣陵齊宣。
道尊義不屈,士重王來前。
榮祿安可誘,保和從自然。
放情任所尚,長揖歸山泉。
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
寒云連地轉,圣日滿天明。
玉子偏宜種,金田豈在耕。
此中真妙理,誰道不長生。
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時童把貫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鐺內煮山川。
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兒手指天。
若向此中玄會得,此玄玄外更無玄。
常時華堂靜,笑語度更籌。
恍惚人事改,冥寞委荒丘。
陽原歌薤露,陰壑惜藏舟。
清夜妝臺月,空想畫眉愁。
八馬回乘汗漫風,猶思往事憩昭宮。
宴移玄圃情方洽,樂奏鈞天曲未終。
斜漢露凝殘月冷,流霞杯泛曙光紅。
昆侖回首不知處,疑是酒酣魂夢中。
我悟長生理,太陽伏太陰。
離宮生白玉,坎戶產黃金。
要主君臣義,須存子母心。
九重神室內,虎嘯與龍吟。
至道希夷妙且深,燒丹先認大還心。
日爻陰耦生真汞,月卦陽奇產正金。
女妊朱砂男孕雪,北藏熒惑丙含壬。
兩端指的鉛金祖,莫向諸般取次尋。
昔在禹余天,還依太上家。
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
暫下宛利城,渺然思金華。
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車。
周豐貴隱耀,靜默尊無名。
魯侯詢政體,喻以治道精。
蒞人在忠愨,疑叛由會盟。
一言達至義,千載良為程。
鳳鶱鶱以降瑞兮,患山雞之雜飛。玉溫溫以呈器兮,因碔砆之爭輝。
當侯門之四辟兮,墐嘉謨之重扉。既瑞器而無庸兮,宜昏暗之相微。
徒刳石以為舟兮,顧沿流而志違。將刻木而作羽兮,與超騰之理非。
矜孑孑于空江兮,靡群援之可依。血淋淋而滂流兮,顧江魚之腹而將歸。
西風蕭蕭兮湘水悠悠,白芷芳歇兮江蘺秋。日晼晼兮川云收,櫂四起兮悲風幽。
羈魂汨沒兮我名永浮,碧波雖涸兮厥譽長流。
向使甘言盛行于曩昔,豈今日居君王之座頭。
是知貪名徇祿而隨世磨滅者,雖正寢之死乎無得與吾儔。
當鼎足之嘉會兮,獲周旋于君侯。雕盤玉豆兮羅珍羞,金巵瓊斝兮方獻酬。
敢寫心兮歌一曲,無誚余持杯以淹留。
紅爐迸濺煉金英,一點靈珠透室明。
擺動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見功程。
逍遙四海留蹤跡,歸去三清立姓名。
直上五云云路穩,紫鸞朱鳳自來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