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詩 一
昔在禹余天,還依太上家。
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
暫下宛利城,渺然思金華。
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車。
昔在禹余天,還依太上家。
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
暫下宛利城,渺然思金華。
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車。
往昔我在禹余天,依舊歸依太上之家。我愧居掌管仙錄之位,來去都駕乘煙霞。暫時降臨到宛利城,思緒渺茫地思念著金華。從此不會在此久留,將登上云間的香車離去。
禹余天:道教所稱天界名。
太上:指太上老君,道教對老子的尊稱。
忝:謙辭,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
仙錄:仙人的名冊。
宛利城: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虛構地名或特定的仙域城池。
金華:可能指金華山,在道教文化中有特殊地位。
香車:仙人所乘之車。
此詩帶有濃厚的道教色彩,推測創作于道教盛行的時期。作者可能是道教信徒或修行者,以仙人的視角創作此詩,借詩來表達對道教仙域生活的想象和追求,展現自己對道教教義的理解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仙人的生活與心境,突出其超凡脫俗。其特點在于充滿道教神秘色彩,用簡潔語言構建仙域意境。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道教文化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秦望山頭,看亂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云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契合形殊坐品賢,臨風感事亦欣然。
一春流水懷今日,萬古人生騁少年。
有管無弦幽靜室,左蘭右竹盛陰天。
清游長在初修地,此外林亭況已遷。
滁陽啟天廄,騋牝萃郊原。神駒日蕃息,百萬如云屯。君今奏成績,稽首朝至尊。太史紀盛事,漢唐何足論。
晴旭麗芳甸,涼飔起修林。紛紛集冠蓋,歌吹激清音。相逢暫容與,別意那能禁。明發天上去,五云宮闕深。
浥薔薇露,綺窗前、盥讀先生詩史。
黃葉江南村味永,誰擅風謠之美。
耳順弧懸,心通聲入,有酒歌多旨。
小飛霞麓,恍猶吟欄人倚。
重喜子弟能文,珍藏手澤,鴻雪留箋紙。
見說余情將壽補,十載何曾如意。
人事紛紜,天才踔厲,未盡行年記。
吉金重拾,一篇輝映橋梓。
試問玉蟾寒皎皎,
何如銀燭亂熒熒。
不知桂魄今何在,
應在吾家紫石屏。
玄云太山阿,倏忽起天際。悠哉復何心,適與飄風會。
云間翔虬螭,蜿蟺炫五彩。萬生方颙颙,豈但千里內。
吾鄉作者幾,俯仰既千載。愿言慰斯人,名實施四海。
蜚鴻時以南,蜚鴻時以北。翻翻堂上燕,來往逝安適。
秋聲來九天,星漢浩無極。巖巖北有斗,可望不可即。
極望勞我心,夢想三太息。下有縱壑鱗,上有飛云翼。
云間太守仲弓才,晚節襟懷傍釣臺。
天假湖塘娛大隱,人因煙水戀深杯。
淩霄老柏棲鸞翼,明月新珠出蚌胎。
矍鑠如君誰得似,檐前榴火報初開。
紫壇郊罷詔開筵,禮盛清朝樂奏仙。
袞服晝臨周陛九,宮花春覆漢官千。
瑤池酒煖金杯散,阿閣春晴彩仗聯。
淺薄也分珍賜出,敢忘歌頌奉堯年。
一擊倉皇中副車,少年意氣太粗疏。
通靈獨有能言石,歷劫猶存未燬書。
千古韜鈴今闕佚,五更風露我踟躇。
往來不見飛鳧落,留意橋邊野老居。
君不見大則天池鵬,小則蒿下鴳。
小大適若殊,紛華未勝戰。
從來幻影與浮漚,白日西飛不可留。
幾望芙蓉太液水,幾經鳷鵲咸陽秋。
朝乘馬,夕乘舸。
還君鞭鐙去亦可,北風試鼓瀟湘柁。
方潭廣數畝,垂柳蔭其旁。
雜以千株桃,鏡里窺明妝。
曲曲支危橋,孤亭遙相望。
山半留叢祠,一角藏紅墻。
風來搖鐘聲,坐久聞花香。
白鷗亦忘機,沙渚相翱翔。
朝下天老堂,夕歸臥丘樊。揮金買花種,長恨不滿園。牡丹花之王,千本豈厭繁。火齊大盈尺,錦障羅成藩。日張金谷宴,娙娥滿前軒。丹粉艷華色,含情各無言。但覺麝蘭薰,潛惱蜂蝶魂。此時對美酒,春風散微暄。高歌清平曲,竟坐空百尊。誰能逐駒隙,束帶游朱門。
秋至金氣肅,池水日澄停。游氛夜消盡,徹底青天明。道人心源寂,塵事了莫嬰。飯馀隱幾坐,興起緣池行。鷗鳥飛相親,鯈魚樂無驚。群動各自得,生理澹且平。與爾兩無取,誰復思濯纓。
眾人皆棄我,我始有一身。百年握重寶,何事殉他人。伊尹樂兼善,引世以自任。阿衡雖達志,五就亦艱辛。列禦憂五?,老聃西出秦。放形無何有,混混泯疏親。松柏中棟梁,丹雘損其真。樸?山中樗,庶以全吾神。
薛子蚤登朝,吐辭驚眾人。蛾眉遭眾妒,局蹐長不伸。自從返初服,遂與漁樵鄰。心清故無累,跡遠乃遺塵。開園當近郭,樹藝招陽春。時卉循節改,親交敘情親。列席藉芳草,漉酒脫絺巾。醉來任聚散,豈復知主賓。寄言謝當世,結束非吾真。
銀云一片。云外流晴電。風里羅衣容易卷,剛被冷螢窺見。
來尋竹下新涼。個人先到蘭房。濃爇小爐檀炷,負它自在荷香。
霜清玉繩曉,澗谷風未號。
澄潭不可極,俛盼驚骨毛。
豈不有神物,于茲能遁逃。
海日射兩崖,馀輝何昭昭。
游鱗出岸穴,翻覆如銀刀。
偶來殊不惡,勝事俄所遭。
聊為五字詠,遠愧謝與陶。
夜警三霄露,
秋凌萬里云。
立同薛稷畫,
舞憶鮑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