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言懷
此身已覺此生浮,去作云山老比丘。
古寺閑門人莫問,寒綃蒙首涕慵收。
道林風月心能了,子美工夫志未酬。
為問太原王處士,一甌春露可同不。
此身已覺此生浮,去作云山老比丘。
古寺閑門人莫問,寒綃蒙首涕慵收。
道林風月心能了,子美工夫志未酬。
為問太原王處士,一甌春露可同不。
我已感覺此身如浮云般虛浮,打算前往云山做個老和尚。古寺門庭冷落,旁人不必詢問,我用薄紗蒙頭,懶得擦去眼淚。道觀中的清風明月我能領悟,像杜甫那樣的才華和志向卻未能實現。想問太原的王處士,能否一起品一杯春茶呢?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禾摳。惶崱?/p>
老比丘:指年老的僧人。
寒綃:薄而透明的紗。
慵:懶。
道林:指道觀。
子美:杜甫,字子美。
處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甌:杯子。春露:指春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經歷了人生的不如意后,對現實感到失望,產生了隱居的念頭。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讓詩人感到壓抑的因素,使其渴望在云山古寺中尋找心靈的慰藉。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感慨、隱居的意愿和志向未酬的遺憾。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情感世界。
衲僧田地有來端,底意相攜出問檀。
春塢耕開云錦曉,月津劃破練光寒。
飽期束肚三條篾,功就移身百尺竿。
恰恰相投看規矩,谷聲鑒像一般般。
煙蒼蒼兮白鳥飛,水茫茫兮金鱗嬉。
空杳杳兮智不知,覺冥冥兮性所宜。
包萬像而括二儀,徹三際而周四維。
影象累累,品類差差。
發揮元自我,點化更由誰。
方之則矩,圓之則規。
不須特地,且么過時。
兀兀騰騰,憨憨癡癡,跛跛挈挈而萎萎羸羸。
坐閱干戈擾,輸公已定居。
生涯今易足,世態莫嗔渠。
晷短全疏客,窗晴好對書。
故山常入夢,何日到吾廬。
寒雪一顛,秋云半肩。
淵默曲木,月行霽天。
轉功能就位,借伴還入廛。
機用也離虛坎實,變通也坤斷干連。
默默而坐,佛祖勘破。
水冷魚潛,天空鳥過。
半夜失卻牛,平明拾得火。
乍卷乍舒兮,無可不可。
北客多流落,東村更寂寥。
肯同清夜夢,不待故人招。
月掛荒園竹,霜飛獨木橋。
聽雞休起舞,且共論天驕。
老能碓下米無舂,一出相煩作變通。
陣陣香風看稻熟,番番時雨見年豐。
手攜拍板傅大士,杖掛剪刀梁志公。
妙應群機真絕待,秋清河淡月行空。
飄飄捉杖出煙蘿,行丐身心遽許多。
針鼻細中投玉線,機頭密處度金梭。
應緣片片云成雨,分照團團月在波。
底意周旋便回首,舊巢寒臥雪林柯。
云門道價傾緇白,一去如何經書尺。
干竺宗旨超隱峰,客至不鳴齋后鐘。
楊岐兒孫真鐵脊,二子等是僧中龍。
平生我如拆韈線,老來要認本來面。
憶昨二老初相知,竹爐擁衲清夜圍。
佛眼霜顱象懶瓚,圜悟辨口吞韓非。
鐘山往事無人識,我識二子因師得。
楞伽一句作么生,請問同參俱本色。
兀兀心傳,了了忘緣。
葉零白露,云散青天。
玉轂兔推而洗開夜色,銀籠鶴出而飛度寒煙。
借功明位,借伴入廛。
應無爽而理之平等,用不勤而道之自然。
相逢識者,便與開拳。
木落山骨瘦,水退沙痕隆。
漁舟弄江日,一葉浮軟紅。
眼底事不俗,道人心若沖。
旛竿頭進步,云水展家風。
真成風雨夜,精舍對床眠。
去住非無數,行藏莫問天。
十年瀕瘴海,一棹破春煙。
君自足歸興,不妨啼杜鵑。
寒山骨瘦,雪林氣清。
萬機寖削,一點光明。
其靈不可像,其妙不可名。
默倚蒲團坐終日,你道何時不太平。
國步何多難,天驕據孟津。
焦勞唯圣主,游說盡奸臣。
再造今誰力,重圍忌太頻。
風吹遷客淚,為灑屬車塵。
須發衰殘,空山雪寒。
眉目清淡,野水秋還。
一念萬年了塵劫,十方三世同正觀。
翡翠天晴而清虛廓徹,珊瑚海月而光焰波瀾。
現形說法應機感,笑指俱胝百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