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五○
寒山骨瘦,雪林氣清。
萬機寖削,一點光明。
其靈不可像,其妙不可名。
默倚蒲團坐終日,你道何時不太平。
寒山骨瘦,雪林氣清。
萬機寖削,一點光明。
其靈不可像,其妙不可名。
默倚蒲團坐終日,你道何時不太平。
有著如寒山般清瘦的骨骼,似雪林般清新的氣質。繁雜事務漸漸削減,心中留存一點光明。其靈動無法描摹,其美妙無法言說。默默倚著蒲團整日而坐,你說何時不是太平之境呢。
寒山:指寒山的清瘦之態,也可象征一種清寒、孤寂的意境。
萬機:指世間繁雜的事務。
寖削:逐漸削減。
蒲團:僧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之物。
此詩應是作者在參禪悟道過程中所作,當時作者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寧靜的修行環境,在不斷削減世俗紛擾、追求內心純凈的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對禪境的理解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禪理,強調內心的寧靜與超脫。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鮮明的意象傳達深刻的哲理。在禪詩文學中,它體現了禪者對內心境界的追求和對太平之境的獨特理解。
一陽生暖。見庾嶺、梅初綻。瓊枝玉樹,渾如傅粉,壽陽妝面。疏影橫斜,隱隱月溪清淺。前村雪里,向雪里、真難辨。倩誰說與,高樓人道,休吹羌管。且與從容,來歲和羹未晚。
丘壑胸中自廣居,數椽茅屋小蝸廬。門羅莫謾驚烏鵲,戶外曾來長者車。
藥囊易中荊卿背,匕首難傷趙政胸。燕國無辜竟魚肉,可能人欲有天從。
繁華寂寞轉輪間,熱鬧場中莫久頑。聞道盛唐云錦隊,回頭兵火破潼關。
麾戈指白日,駕鴻淩紫煙。終然竟無補,空羨龜鶴年。古來有介士,采薇首陽巔。雖非鍊五石,名與日月懸。
藉甚中原譽,浮沈異代蹤。青衿聊宦轍,絳帳自儒宗。冷日華陽筑,高天漢殿鐘。祗園春草外,猶記昔相逢。
誰向西風護敗荷。愁紅怨綠夢中過。前程放眼如長夜,往事回頭等逝波。山欲睡,水添渦。不成沈醉已蹉跎。剎那中有無窮世,且撥寒灰付放歌。
春風如少年,狂逐無定處。垂楊曲江堤,細草東郊路。祇言今似昔,不悟新非故。流水何時歸?殘鶯數聲暮。
解舄還上方,歸山據枯槁。禁足結僧夏,陳編謝探討。隱幾或過晝,凝塵遂忘掃。行庭不見人,誰或踐生草。實由筋力衰,無復馳走好。前年當此時,嚴召出城早。追度龍門水,賜見沙領道。鼎湖忽踰年,始克罷趨造。感君素履詠,幽貞可長保。番番茹芝人,長歌豈知老。
徘徊青松門,鑒我古明月。露零沐青髯,玄珠燭寒發。愿言駕云螭,飛步上天闕。微雨中夜來,北風卷成雪。
賜帛寬租澤未休,四方緩急有條侯。馀威不賴刳蛇劍,倉卒誰梟老濞頭。
遙思諸閣老,濟濟集彤闈。恩寵超常秩,奎躔耿夜煇。黃封分內醞,春服換羅衣。料得多垂念,其如信息稀。
病來縣著脆緡絲,獨喜高情為我持。數幅尚凝煙雨態,三篇能賦蕙蘭詞。云深石靜閑眠穩,月上江平放溜遲。第一莫教諳此境,倚天功業待君為。
路斷人稀山正深,隔林鐘鼓報新音。已窮渡水沿崖力,更盡眠云坐石心。
宴安深靜屬居僧,一炷檀煙萬慮清。猶自笑他檐外鐸,風來未免斗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