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四
兀兀心傳,了了忘緣。
葉零白露,云散青天。
玉轂兔推而洗開夜色,銀籠鶴出而飛度寒煙。
借功明位,借伴入廛。
應無爽而理之平等,用不勤而道之自然。
相逢識者,便與開拳。
兀兀心傳,了了忘緣。
葉零白露,云散青天。
玉轂兔推而洗開夜色,銀籠鶴出而飛度寒煙。
借功明位,借伴入廛。
應無爽而理之平等,用不勤而道之自然。
相逢識者,便與開拳。
默默地以心相傳,清清楚楚地忘卻塵緣。樹葉在白露中凋零,云朵在青天上消散。玉兔推動玉車洗開了夜色,仙鶴從銀籠飛出穿越寒煙。借助事功彰顯法位,借助同伴進入塵世。應對無誤而法理平等,運用不費力而大道自然。遇到相識之人,便與之展開拳腳(喻交流佛法)。
兀兀:默默。
了了:清清楚楚。
忘緣:忘卻塵緣。
玉轂兔:玉兔,傳說月中有玉兔,玉轂指月車。
銀籠鶴:比喻超凡脫俗的仙鶴。
借功明位:借助事功彰顯法位。
入廛:進入塵世。
爽:差錯。
此詩是為禪人及化主寫真求贊而作,宋代禪風盛行,禪僧之間常通過詩詞等形式交流佛法感悟,作者可能在與禪人交往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禪道的理解。
主旨是宣揚禪道思想,特點是充滿禪意,以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闡述禪理。在禪詩文學中,體現了宋代禪詩追求空靈、自然的風格特點。
杜鵑云是古帝魄,臣甫何辭再拜勞。卻怪天津橋上叫,叫將白眼稅青苗。
思歸長喚不如歸,地老天荒知喚誰。卻喜居庸關上喚,喚將胡騎去如飛。
西出長安門,
悠悠長安道。
鳴佩何珊珊,
朝下日猶早。
同心各相招,
稽古共探討。
小儒不足為,
大儒非意料。
買櫝還其珠,
燕石以為寶。
白日升東方,
萬象始分曉。
云凈月如洗,風露湛青天。不知今夕何夕,陳事憶當年。多少銷魂滋味,多少飄萍蹤跡,頓覺此心寒。何日卸塵鞅,肥遁水云間。
沃愁腸,憑濁酒,枕琴眠。任他素魄,廣寒清影缺還圓。誰管秋蟲春燕,畢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且盡杯中物,翹首對嬋娟。
路入崎嶇地可憐,
土風人事總紛然。
穴中蛇死山猺手,
擔上魚行水客肩。
漆樹筒添侵露取,
鐵山爐熱并人煎。
誰知宿在茅櫩者,
學得殘僧暫坐禪。
路入招提晚更深
萬山秋老薄寒生
芙容枝上無多雨
自把孤懷滴到明
圖畫展,幻塵開。燭邊紅淚疊樓臺。貪譜紅腔拈翠管,腰圍減,枕上新詞添一卷。
初雁語,喚新詞。秋窗有客斗吟卮。待得夜闌人散去,尋燈路,夢里更將殘句補。
桃李下,自成蹊。霜花寂莫守東籬。春怨秋悲俱懶賦,迷離語,別有一般凄斷處。
花膽小,蝶魂癡。三生愁艷病支持。只有水東風月賤,春衣典,換得一宵歌酒宴。
獅子國,鷓鴣天。此中倘許著身閑。尚有槐根容小寄,驚斗蟻,夢里已無尋夢地。
半生奔走窮南北,四海無家著歸客。
欲尋丘壑聊放情,來買百門泉上宅。
藥畦竹町喜粗具,白水蒼葭更閑僻。
映簾芳草看羅生,繞砌流泉分細脈。
北山郁郁屏障開,云氣漠漠穿窗來。
陰厓冒雨采石發,仄徑步月循蘭陔。
素琴書卷此堪托,故鄉何必黃金臺。
幾時拂衣來濯足,高枕一任年光催。
溥綏圣澤浙江湄,
風轉行宮赤羽旗。
責己但書農本詔,
乘春豈有宴游詩。
萋萋芳草綠,
又是暮春時。
灼灼桃花放,
難為送別悲。
馬嘶國門外,
舟傍潞河涯。
此去多煙水,
何人共賦詩。
褰帷曉色透疏窗,
纈眼秾華撲玉缸。
老大心情解相惜,
爭教傳唱到春江。
攲枕肱曲,
匱藏美玉。
造道高深,
庭草交綠。
燕剪長,鶯梭短。
人靜綠窗花氣寒,園亭付與癡云管。
每共茂山子,論交憶汝賢。
忽傳燕客信,正及早春天。
沙塞聽鶯渺,官廚漉酒鮮。
相看俱老大,珍重莫言還。
蓬島分明近,中流鼓棹歸。
舟傾魚躍入,風猛鹢回飛。
險過魂猶悸,愁多淚轉稀。
重來解維處,東望倍依依。
雨中風味似太苦,
夢里秋懷如亂麻。
賴有郎君自軒豁,
時攜一酌過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