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郊祀前朝享太廟三十首 迎神用《興安》。
秬鬯既將,黃鐘具奏。
肅我祖考,祗栗以俟。
于皇列圣,在帝左右。
監觀于茲,云車來下。
秬鬯既將,黃鐘具奏。
肅我祖考,祗栗以俟。
于皇列圣,在帝左右。
監觀于茲,云車來下。
黑黍香酒已進獻,黃鐘樂律齊奏響。恭敬對待我祖先,敬畏等待神靈降。偉大各位圣祖先,侍奉天帝在身旁。觀察此處祭典事,乘云之車降下方。
秬鬯(jù chàng):黑黍和郁金草釀造的祭祀用酒。
黃鐘:古樂十二律之一,此指祭祀時演奏的樂律。
祖考:祖先,父死稱考,祖考泛指祖先。
祗栗(zhī lì):敬畏。
于皇:嘆詞,表贊美。
監觀:觀察。
云車:傳說中神仙所乘之車,此指祖先神靈的車駕。
此詩為南宋高宗趙構郊祀(郊外祭天)前祭祀太廟時的迎神樂歌,屬《興安》樂章。創作于宋代注重禮儀制度的背景下,用于烘托祭祀的莊嚴氛圍,體現對祖先的尊崇與國家祭祀禮儀的嚴謹。
本詩作為郊祀前享太廟的迎神樂歌,通過描述祭祀準備、樂律演奏及迎神場景,展現宋代祭祀禮儀的莊重,表達對祖先的敬畏追思,是研究宋代宮廷祭祀文化與樂歌的重要文獻。
日暮天寒翠袖。秋思年年依舊。桐葉舞西風。亂煙中。
十二闌干憑遍。底事離懷難遣。愁緒上眉峰。憶無窮。
手持刀鑷謁桑門,叉手擎拳笑語溫。且說工夫精妙處,斷然毫發不容存。
雙手乖如雙眼乖,等閑凈出頂門埃。幾多鐵額銅頭漢,總被渠儂按過來。
九州非我居,我思游冥荒。飾輿驂玉虬,乘氣切天翔。
朝餐發匡廬,夕暮嵩華陽。上謁帝座側,回旗拂天昌。
牽牛擊河鼓,織女方七襄。扶桑躍陽彩,海氣騰瑤光。
六龍抗斗樞,九帝開云閶。振衣躡仙蹤,飛轡驂鸞翔。
仰身操天瓢,手勺沆瀣漿。朝嬉太乙館,夕憩玉女堂。
馳情覽八極,縱目窮遐荒。環運無恒存,逝代多隱傷。
回旌拂九曜,捷步登文昌。進謀芝蓋側,待問紫玉房。
群靈贈大藥,諸御傳神方。無惜一粒分,遂令民壽康。
有一物,名不得,狀不得,取不得,舍不得。
突出天童拄杖頭,倒用橫拈無軌則。
戳瞎達磨鬼眼睛,靠倒臨濟白拈賊。
階前草漸碧,獨坐惜殘花。
蛺蝶雙飛去,疑春在別家。
桂林薇省古諸侯,狎主齊盟四十秋。
客路自憐交臂失,心期猶憶撫塵游。
九州君已空雙眼,千古余還讓一籌。
見說東西將賜履,八公白首在羅浮。
倚墻有鋤耰,當戶有杼軸。
雖云生產薄,桑麻亦滿目。
況承先人教,藏書令汝讀。
求仁固不遠,所要念念熟。
喟然語兒子,勿愧藜莧腹。
亦勿慕虛名,守此不啻足。
晚節優游綠野堂,
緋衣坦腹實堪傷。
空教河北諸藩鎮,
膽落淮西舊戰場。
年年來去為誰忙,偏戀晴春引興長。
楊柳池塘窺日暖,杏花門巷落泥香。
孤飛帶雨尋華屋,雙翼隨風過粉墻。
王謝舊游云海闊,秋深離恨轉凄涼。
黃落亦復好,青青將若何。
受人憐不久,當路折偏多。
艷節成虛往,嚴霜幸未過。
金城舊栽處,流涕怨蹉跎。
早歲軒昂彌自負,壯懷直欲拿云。萋萋芳草送王孫。馬蹄輕浪跡,鴻爪漫留痕。
歷劫余生嗟老朽,長年偃息衡門。無端風雨又黃昏。親交凋謝盡,誰與共溫存。
腐叟音塵湮,千載無完史。斷代自班生,鈲摫破大體。
茂先賞三志,編摩或索米。舊書留釁瑕,但為吳生詆。
數賢不足珍,除外況靡靡。圣代盛文章,群英躐前軌。
殷鑒曩成編,唐經今繼美。磊磊南董倫,彯纓足幡纚。
錢子邦之良,弱冠捋金紫。涇渭原胸中,袞鈇極筆底。
朝踏東華路,柴車等敗屣。夜歸南窗下,椽燭照大幾。
一字褒幽潛,片言殛奸宄。曲直在豪端,誰能矜爪觜。
我亦載筆臣,大弨久復弛。三載糜官錢,甑塵亦莫洗。
披圖聊粲然,作詩一灑恥。
長記涪翁語,無塵有發僧。
無塵方愿學,有發亦何曾。
學士年年樣,車門日日乘。
二毛猶勝我,不必愧鬅鬙。
連朝風雪去東陽,征路爭如云路長。
池傍堤高迷轍跡,履艱地滑甚冰霜。
重城啟鑰銜枚走,深夜敲門煮酒忙。
同是他鄉行役者,書成寄與雁鴻行。
抬舉西風,醉扶一捻鵑魂小。
誤花疑草。別樣傷秋稿。
窺笑東鄰,解妒宮妝好。
秋娘覺。茜裙顛倒。收拾紅情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