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由東陽至金華肩輿值雪,用洛翹贈行詩韻 其四
連朝風雪去東陽,征路爭如云路長。
池傍堤高迷轍跡,履艱地滑甚冰霜。
重城啟鑰銜枚走,深夜敲門煮酒忙。
同是他鄉行役者,書成寄與雁鴻行。
連朝風雪去東陽,征路爭如云路長。
池傍堤高迷轍跡,履艱地滑甚冰霜。
重城啟鑰銜枚走,深夜敲門煮酒忙。
同是他鄉行役者,書成寄與雁鴻行。
連日風雪中離開東陽,這征途竟像登天之路般漫長。池塘邊堤岸高,車轍痕跡都被雪掩蓋,行走艱難,地面比冰霜還滑。城門開啟,悄然疾行,深夜敲門忙著煮酒暖身。同樣都是在他鄉奔波的人,寫成書信寄給遠方的友人。
連朝:連日,幾天來。
云路:原指登天之路,這里形容征途漫長艱難。
轍跡:車輪壓出的痕跡。
履艱:行走艱難。
啟鑰:開鎖,這里指打開城門。
銜枚:古代行軍時,士卒口中銜著形狀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嘩,以免被敵方發覺。
行役: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
雁鴻行:指鴻雁的行列,常用來比喻兄弟、朋友。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因公務或其他事務在東陽至金華的行程中。當時正值臘八時節,風雪交加,詩人在艱難的征途中有感而發。在古代,行役是常見的經歷,詩人在旅途中面臨惡劣的自然環境,孤獨感和對友人的思念油然而生,從而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他鄉行役的艱辛和對友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對旅途艱難的描寫生動形象,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能反映出當時文人在旅途生活中的真實感受。
翠紗籠袖映紅霏。冷香飛。洗凝脂。睡足嬌多,還是夜深宜。翻怕回廊花有影,移燭暗,放簾垂。尊前不按駐云詞。料花枝。妒蛾眉。丁屬東風,莫送片紅飛。春重錦堂人盡醉,和曉月,帶花歸。
灘頭流急漢江紆,兩日亭舟候撥夫。安得和風遠相送,畏途從此變夷途。
山下風吹衣,山上風拔木。茅茨何足保,瀛海慮翻覆。永念執鬯人,無心還自恧。
儂作月中兔,歡亦作蟾蜍。兔陰蟾蜍陽,長共廣寒居。
使相群公表,家聲奕葉隆。明良欣際遇,契合動昭融。詩禮中軍富,文章杜預工。蚤年嚴保障,千里賴帡幪。惠政流南服,華勛上景鐘。朝廷頻眷顧,恩數最優崇。奉使曾持節,專征或賜弓。登壇親授印,決策屢平戎。南鄙新屯戍,猺蠻忽舉烽。一朝聞警報,下詔選勛庸。拜命辭丹陛,承宣出九重。官舟飛畫鹢,驛騎走游龍。劍氣騰空紫,麾光耀日紅。恩威昭百粵,號令肅清風。地薄分茅嶺,營連古桂叢。鼎魚逃靡及,穴蟻掃皆空。世仰韓忠獻,人歌郭令公。身從南紀外,心戀五云中。雅量膺群望,清名徹上聰。凱還當有日,太史復書功。
久為南畝客,況此北窗時。翻笑陶元亮,應多歸去辭。涼風昨夜起,殘雨夕陽移。坐臥身無事,茫然生遠思。
風霜不折參天枝,兵火難燒溜雨皮。長向蓮臺乞古佛,年年甘露灑慈悲。
金谷園中夜罷炊,照花滴臘上林枝。清芬更比寒梅耐,不是蜂房借蜜脾。家世凌風卻月旁,別來衣變郁金光。神仙定遇容成子,教服三黃遍體香。
往歲尚書履,排云到九關。歸來石臺下,猶記寫龍顏。
良馬龍為友,玉珂金作羈。馳騖宛與洛,半驟復半馳。倏忽而千里,光景不及移。九方惜未見,薛公寧所知。斂轡且歸去,吾畏路傍兒。
武夷山水清且奇,我今鼓棹一游之。三十六峰何縹緲,溪流九曲更逶迤。樂奏幔亭豈可聞,琪花瑤草自紛紛。幡幢一舉虹橋斷,令人空憶武夷君。把酒遙看王女峰,孤標壁立秀芙蓉。空中鶴舞三珠樹,海上鯨鳴萬壑鐘。吾生癖性愛煙霞,逢聞名山興不賒。為報山中龍臥者,何時來訪赤松家。
穿出千重云,絕頂同徙倚。金殿燦日光,晴空碧如洗。俯首看曾經,云濤紛滅起。太息世間人,猶在混沌里。身無飛廉才,澄清安可企。即此持性情,長歌而已矣。
軹道牽羊事已非,更堪行酒著青衣。裹頭婢子那知此,爭逐君王烈燄歸。
野老幽居處,成吾一首詩。桑枝礙行路,瓜蔓網疏籬。牧去牛將犢,人來犬護兒。生涯雖樸略,氣象自熙熙。
西郊萬樹杏,飄落任西東。頗恨前朝雨,深愁昨夜風。游蜂爭墮蕊,舞蝶戀虛叢。老鬢將殘艷,相憐曉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