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五首 其三
冷看風濤起怒鵬,自慚無力逐飛騰。
林泉襟韻清如水,儒素門墻淡似僧。
涼與竹奴分半榻,夜將書嬭伴孤燈。
人生適意祇如許,玉署金門不用登。
冷看風濤起怒鵬,自慚無力逐飛騰。
林泉襟韻清如水,儒素門墻淡似僧。
涼與竹奴分半榻,夜將書嬭伴孤燈。
人生適意祇如許,玉署金門不用登。
冷眼旁觀那如發怒鯤鵬般涌起的風濤,自己慚愧沒有能力去追逐飛黃騰達。山林泉石般的襟懷氣韻清澈如水,儒者素樸的門庭淡泊得如同僧舍。涼爽時與竹夫人分享半張床榻,夜晚伴著書冊和孤燈。人生能如此愜意就足夠了,不必去追求進入翰林院等顯貴之地。
怒鵬:化用《莊子·逍遙游》中大鵬怒而飛的典故,這里指風濤涌起如發怒的大鵬。
逐飛騰:追逐飛黃騰達。
林泉襟韻:指如山林泉石般的襟懷氣韻。
儒素門墻:儒者素樸的門庭。
竹奴:即竹夫人,夏天消暑用具。
書嬭:指書籍。嬭,同‘奶’,書嬭可能是當時對書籍的一種俗稱。
玉署金門:指翰林院等朝廷顯貴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官場的一些波折,或者看到了官場的黑暗與競爭的殘酷,從而產生了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在這種心境下創作此詩,表達自己不慕名利、追求內心寧靜的志向。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官場的淡泊。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對比手法,生動地展現了詩人的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價值取向。
極目東山秀色濃,紫霄千葉醉芙蓉。
題詩尚記仙人洞,飛珮曾過玉女峰。
樹老孤桐秋露下,碑殘古篆暮云封。
何時再醉天門月,臥聽清風萬壑松。
魯惡吳同姓,唐嫌肅撫軍。
仲尼諱不語,元結謗于文。
子固當承父,臣其可訕君。
空令忠義士,嘆息異吾聞。
道山群玉府,密邇日月光。夐與塵世隔,恍如白云鄉。
李侯好古士,來自天一方。峩冠英俊林,掉鞅翰墨場。
著庭秉直筆,省戶推望郎。高情遽勇退,遠業真難量。
黎庶多困窮,撫摩仗循良。鷹鹯豈不鷙,鳳鳥乃嘉祥。
生財固有道,視民當如傷。寧乏強敏稱,毋令本根戕。
仁圣子萬姓,邇遐如一堂。賢牧著聲績,璽書隨褒揚。
我歸伏茅荊,翹首觀高翔。
無心谷璧陪蒲璧,有分山光映水光。
子賤假令宜單父,淵明終合在柴桑。
為氓且盡今生力,責子寧須后代昌。
為問故人緣底事,不來同醉酒醅香。
梅意猶藏萼,桃腮已放花。
地疑時候惡,律恐統元差。
寒漲漁舟水,春明道觀霞。
老來無賞玩,癡坐惜年華。
竹門固無鎖,俗客自不開。
而欲挾彼態,使我變所懷。
鄉原善同俗,于德則有乖。
乃知違世人,所貴在幽棲。
客有愛我甚,命駕來沖泥。
憐我與俗異,欲我與世諧。
甚知客言是,甚知余心迷。
淵明飲酒詩,賡以遺客回。
籬邊方對菊花黃,又報文移出草堂。
三宿敢云桑下戀,四翁終愿橘中藏。
泉縈去路常低咽,酒向離亭不肯香。
圣代多才焉用我,明年重上乞身章。
昔聞子元子,愛歌于??于。
遣風今有繼,此意古為徒。
犢價逾刀劍,原飴變堇荼。
聞弦知豈弟,連袂此歡呼。
近事先苞篚,何人問牧芻。
聚星亭澗好,容我受廛無。
映日龍輴動,喧天鳳吹休。
橋仙融路碧,梧野結云愁。
萬葉休符衍,三年孝制修。
臣民瞻祖載,慟哭拜江流。
北望非吾土,南來獨此翁。
孔顏當日意,杞宋百年風。
與物陽春闊,隨形鏡影空。
吾儕竟何罪,斯道合成窮。
峽江江上峽山寺,落日峰巒翠作堆。
云擁半空樓殿出,天然一幅畫圖開。
仙人采藥和光洞,釋子翻經化樂臺。
顧我紅塵車馬客,題詩無暇掃蒼苔。
志氣周瑜俊,謀謨賈誼嘉。
早先天下士,共服驥中驊。
瞬息桑田改,傾摧岳柱斜。
傷心大手筆,零落紫薇花。
西都庸庸生禍胎,東都切切繩公臺。平生故人苦畏辱,坐定白云那肯來。
沉幾深略滿帝腹,且憩先生一雙足。使知天上麒麟兒,不似犬羊甘豢畜。
渭濱老叟不自持,為人人以鷹名之。豈識桐江一竿竹,依舊秋風魚正肥。
古來賢者亦避世,往往適逢天地閉。得如建武亦不惡,又值首陽難降志。
山木陰陰江面寒,此天別在壺中寬。幾曾流出桃花去,寶氣自駭人間觀。
當時不愿世知己,稱到于今卻如此。塞馬得失天好還,千駟齊侯不窮理。
真仙窟宅在人境,應有鸞駕乘云歸。
物華創見訝三島,墜脈遠來從九疑。
有石可礪食蘗齒,有泉可濯凝塵衣。
清游未足雞報午,一尊會合人生稀。
白帝城西魚腹浦,十月江平見津滸。
當年累石紛成行,此地臥龍經講武。
轅門外建嚴中權,列陣相承存后伍。
何人蛇勢識常山,未數魚麗矜鄭拒。
懸知精神貫金石,尚想號令嚴鉦鼓。
老兵料敵應疑生,川后澂波其敢侮。
向令赤伏有遺符,下睨皇州直指取。
云何遺跡司神明,獨靳豐功被寰宇。
高城置酒供臨眺,往事興懷增嘆撫。
巍然王佐三代前,信矣名言照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