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吟四首 其二
予年四十七,已甫知命路。
豈意天不絕,生男始為父。
且免散琴書,敢望大門戶。
萬事盡如此,何用過憂懼。
予年四十七,已甫知命路。
豈意天不絕,生男始為父。
且免散琴書,敢望大門戶。
萬事盡如此,何用過憂懼。
我已四十七歲,已步入知天命之年。沒想到上天不絕我后,我才開始有兒子、為人父。暫且不用分散我的琴書(意為不用為家業分散精力),哪敢奢望家族能有大的門庭。萬事都是這樣,何必過分憂慮呢。
甫:剛剛。
知命:指五十歲,出自《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這里說“已甫知命路”,指接近五十歲。
豈意:沒想到。
免散琴書:不用分散自己對琴書的喜愛,引申為不用為家庭事務過多分心。
敢望:哪敢奢望。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年近五十才得子,在當時的社會觀念中,中年得子或許是一件值得欣喜但也可能帶來壓力的事。詩人經歷了人生的起伏,此時以一種豁達的心境看待此事,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知足常樂、順其自然的人生態度。其特點是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和生活感悟。
相逢僧話了幽尋,不負滄浪一訪臨。對菊莫談當世事,品茶猶識古人心。
白云共住山前后,黃葉自知秋淺深。龍臥蒼髯曾有約,鴈回分月供叢林。
春日電光飛霹靂
元日奇寒雪盈尺
銷瓊融玉夜色凝
赑屭穹林矗僵立
鮫人淚滴珊瑚枝
通身擎出青琉璃
霜皮溜雨凍不解
無人報與春風知
曉光穿漏晴相射
銳士銜枚甲初卸
山人不讀五行書
未省木冰吁可怕
林光漏日煙霏濕,鸕鶿族立春沙碧。湘竿擊水雪花飛,鸕鶿沒入春溪肥。銀刀撥剌爭三窟,烏兔追亡健于鶻。搜淵剔藪無噍類,余勇未厭心突兀。
十十五五斜陽邊,聽呼名字方趨前。吐魚筠籃不下咽,手捽瑣碎勞爾還。
嗚呼奇哉子漁子,塞上將軍那得爾。
生計蕭條老杜陵,
秋風檢校又東屯。
碧云句好山圍屋,
黃葉村深僧扣門。
雨滑且留煨芋栗,
夜長聊欲話田園。
掉歌笑指風僧耳,
已喜聞思斷一根。
世人但識三尺嘴,儀從秦橫竟誰是。
瀾翻口角欲懸河,秋崖聽之歸洗耳。
萬言萬當不如默,視吾舌存政須訥。
云根手筑月三間,是非付與西山笏。
謂君為訥耶,讀書夜寂聲瑯瑯。
謂君為辨耶,向人開口無雌黃。
屋頭自有山如此,說易說難那用許。
孔堂絲竹春風和,賜也多參惟一唯。
江南地暖得春早,老眼觀梅嘗草草。今冬最暖春最遲,忽憶誠齋南海藁。解道晴暄殊欠寒,城中未有梅花看。卻入山深最寒處,雪照冰溪才一樹。
乃知山中人,不受人閑塵。寧使風饕雪虐寒到骨,轉寒轉有寒精神。荒厓之底,野水之濱。太虛為室天為鄰,只有明月情相親。
一團不冰今夜月,一片不飛今歲雪。雪意自怕老夫寒,月意寧知老夫拙。呼上山來強索詩,一花兩花春未知。南枝盡遲遲盡奇,槎牙不要東風吹。酣晴釀日付桃李,定自不肯君同時。
舉杯吞月和花嚼,月自寄胸花不覺。少焉花亦到胸中,各自去尋詩約莫。
東家打麥聲彭魄,
西家繅絲雪能白。
中間草屋眠者誰,
不農不桑把書冊。
書中宇宙三千年,
凡幾變滅成飛煙。
不知讀此竟何用,
蓬藋拄逕荒春田。
東家麥飯香撲撲,
西家賣絲糴新谷。
先生帶經駕黃犢,
扣角前坡煙水綠。
重陽卻喜無風雨
野菊迎人亦自花
年去年來秋又老
江南江北鬢將華
離騷如此那無酒
羈旅雖諳不似家
但得東籬堪種菊
盡容吾子岸烏紗
蟻蛭侯王空培??,大千世界無何有。
癡兒不省芭蕉身,持與冰霜鬭長久。
三生慈愍魚十千,卻來世間吁可憐。
一百四病更相纏,縱有佛力難言詮。
不如一念圓覺浄,四大乾坤無可病。
云根靈草自春風,夜立齊腰山雪盛。
須蜜之人去其國
盡以族行無敢逸
綴如垂瘤大如囊
低壓山墻于我室
秦人逐客真少恩
客來須看春正酣
咄嗟已辦四山壁
正對桃李開茅庵
蒼頭奴解與之語
擁篲招邀聿來宇
相攸新邑經始忙
先作高臺奉盟主
沈沈伙涉之為王
獨無搖毒之蠆芒
熙熙登臺坐垂拱
花底退衙春晝長
那得工夫作往還,一犂取日破荒灣。
春今又綠山中草,酒不能朱鏡里顏。
六十只余三歲在,百年亦是霎時間。
村村雨色冥蒙外,已覺天公露一斑。
南岡北岡鳴鵓鳩,
高田低田俱怒流。
一蓑煙雨駕觳觫,
老手猶在吾何憂。
燈火半生書作祟,
幾欲送窮窮不去。
吁嗟先生誰使汝,
苦要革革換雙屨。
如聞雙屨得有辭,
向來棄我君何之。
百無一成唯忍饑,
胡不爛煮秋崖詩。
歲晚相期亦不惡,
莫更將書累牛角。
并煩說似下邳侯,
爾輩方當束高閣。
云泥隔斷拜年人,
天自憐予老病身。
薺菜共挑元日雨,
梅花未放去年春。
風煙不盡惟吾老,
造化無他只此仁。
小試園林栽接手,
山中亦是一洪鈞。
中書采邑初管城,笛材飽霜搖綠云。
春煙落紙黑蛟瘦,不可一日無此君。
九華真人出奇計,笑指秋江雪無際。
并刀失手劉寄奴,爨余得與詩為地。
雙鉤入握如虛空,飄飄輕捷翻群鴻。
翰林夜召陶學士,草制進封盧國公。
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元正啟祚,萬匯發生。
達磨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兩段不同,收歸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