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訥齋
世人但識三尺嘴,儀從秦橫竟誰是。
瀾翻口角欲懸河,秋崖聽之歸洗耳。
萬言萬當不如默,視吾舌存政須訥。
云根手筑月三間,是非付與西山笏。
謂君為訥耶,讀書夜寂聲瑯瑯。
謂君為辨耶,向人開口無雌黃。
屋頭自有山如此,說易說難那用許。
孔堂絲竹春風和,賜也多參惟一唯。
世人但識三尺嘴,儀從秦橫竟誰是。
瀾翻口角欲懸河,秋崖聽之歸洗耳。
萬言萬當不如默,視吾舌存政須訥。
云根手筑月三間,是非付與西山笏。
謂君為訥耶,讀書夜寂聲瑯瑯。
謂君為辨耶,向人開口無雌黃。
屋頭自有山如此,說易說難那用許。
孔堂絲竹春風和,賜也多參惟一唯。
世人只知道憑借口舌爭辯,像張儀、蘇秦那樣的辯士究竟誰是真正的?口若懸河地滔滔不絕,秋崖聽了之后回去洗耳朵(表示厭惡)。即使萬言都正確,不如沉默;看看我舌頭還在,正需要言語謹慎。親手在云根處建了三間如明月般的齋室,把是非交給西山的朝笏(指自然)。說你木訥嗎?夜晚讀書聲音清脆響亮。說你善辯嗎?對人說話不妄加評論。屋前有這樣的山,哪里需要多說易或難。孔子的講堂里音樂和春風一樣和諧,子貢雖多言最終領悟“唯”的真諦。
秦橫:指張儀(秦)、蘇秦(橫),戰國時期縱橫家,以善辯著稱。
瀾翻:形容言辭如波浪翻滾,滔滔不絕。
洗耳:典出許由洗耳避聽俗言,此處指厭惡空談。
舌存:典出《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被笞后問“舌在否”,妻答“在”,張儀認為足矣,喻言語謹慎的重要。
雌黃:礦物名,古人改字用,此處指信口雌黃、隨意評論。
賜:子貢(端木賜),孔子弟子,以善辯著稱;一唯:指虛心應諾,喻領悟沉默的真諦。
此詩應為作者為友人“訥齋”所作題詠。訥齋主人推崇“訥”(言語謹慎)的處世態度,作者通過此詩贊揚其不隨俗流、務實求真的品格,反映了宋代理學影響下重內修、輕空談的文化傾向。
全詩批判世人沉迷口舌之爭的虛浮,借“訥齋”主人看似矛盾的“訥”與“不訥”(夜讀聲瑯、不妄評論),突出其真誠務實的本質,最后以孔子與子貢的典故深化主題,強調言語謹慎、務實內修的重要性,是一首倡導“訥德”的哲理題詠詩。
五湖之東煙水長,高人于此構漁莊。開軒垂釣吟麗藻,泛舸吹笛窺扶桑。金尊滿注蒲萄酒,醉看吳姬小垂手。榮名耳熱何足誇,幾見秋風落楊柳。
青錢流地,更積滿籯金玉。斡運營謀,無過是、老郎慣熟。利收萬倍,歸來喜色津津,家道從茲,十分富足。好慶生辰,正屬蕤賓月半馀。六飛蓂莢庭除。舉盞祝壽,何如子孫,榮貴須臾。長是賴你,作個陸地仙客,行樂蓬壺。
養志諸郎事,專經永夜殘。雖云綠衫易,更覺綵衣難。客散棋奩閉,庭虛酒盎乾。無言慰孤苦,持此問漫漫。
衣冠趨近地,藻翰集群賢。給事黃門里,抽毫黼座前。佩龜金作紐,賜馬玉為鞭。御酒傾壺滿,宮花插帽偏。清光依日月,逸思繞風煙。記憶踰三篋,吟哦過百篇。自惟叨侍從,不敢廢周旋。秋著隨車獵,寒當襮被眠。蘇瑰才既敏,陸贄寵尤專。自爾紆皇眷,于焉理化弦。詞臣方進用,才大畢騰騫。可念如揚子,蕭蕭獨草玄。
百年六十化,念念竟非是。是身如虛空,誰受譽與毀。得酒未舉杯,喪我固忘爾。倒床自甘寢,不擇菅與綺。
宜春臺上還春望,山水南來眼未嘗。卻笑韓公亦多事,更從南浦羨滕王。
兔死從來狗亦烹,楚亡安得有韓彭。封留便約赤松去,已愧當年魯兩生。
乞得花枝灑淚看,滿懷愁緒萬千端。故園亦有繁桃李,門掩東風暮雨寒。
冰繭連槽無點翳,忽驚雪片滿寒枝。須知造物生成處,也似毫端拂淡時。
乍見無從那處生,非思非勉出天真。茍無物欲相攻奪,人性如何有不仁。
萬植禦洪波,森然倒林薄。千顱咽云上,過半隨潮落。其間風信背,更值雷聲惡。天道亦裒多,吾將移海若。
憐君隨漢將,策馬度燕臺。六郡風沙合,三邊雨雪催。邊笳秋色遠,羌笛夜聲哀。來歲看花節,還聽草檄回。
問青山、閱人多少,千秋誰占詩屋。鳳凰臺冷余荒草,只有騷壇高筑。山十幅。看出岫云根,暝壓帽檐綠。先生睡足。又吟對黃花,閒搔白發,甕酒正初熟。珊洲上,許我題襟句續。叩門來認喬木。終南捷徑徒供笑,底似歸來盤谷。青簇簇。指一角羅浮,畫入屏風曲。猿催鶴促。約村補梅花,洞騎蝴蝶,相與策筇竹。
萬點隨風更是愁,從教停雪破除休。蓬萊花使漫青眼,姑射神人新白頭。待價瓊環聊可擬,聞風桃李亦增羞。看殘紅紫冰霜后,一笑春前解百憂。
林樾□初協,村原泥正融。香蕪連野碧,冶杏過墻紅。塞雁歸天末,巴鶯出谷中。春光濃若酒,歡賞興何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