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行
今年桑葉賤如土,吳蠶戢戢多于魯。
葉底時聞健食聲,樹頭颯颯初來雨。
辛勤出火倏三眠,準擬收功千萬縷。
縣官何忍為繭絲,女紅切勿事纂組。
愚儒請遺天下衣,各使蒼生有環堵。
天寒歲暮田舍翁,白發霜風吹兩股。
今年桑葉賤如土,吳蠶戢戢多于魯。
葉底時聞健食聲,樹頭颯颯初來雨。
辛勤出火倏三眠,準擬收功千萬縷。
縣官何忍為繭絲,女紅切勿事纂組。
愚儒請遺天下衣,各使蒼生有環堵。
天寒歲暮田舍翁,白發霜風吹兩股。
今年桑葉價格低賤如泥土,吳地的蠶密密麻麻比魯地還多。時常能聽到蠶在桑葉下歡快進食的聲音,就像樹頭剛落下的颯颯雨聲。蠶辛勤生長經過三眠,本指望能收獲千萬縷蠶絲。縣官怎忍心把蠶絲都搜刮走,女子不要再從事編織絲帶的活計。我這迂腐的書生希望能讓天下人有衣穿,讓百姓都有安身之所。在天寒歲末時,田舍老翁白發蒼蒼,寒風吹著他的雙腿。
戢戢:聚集、眾多的樣子。
出火:蠶卵孵化。
三眠:蠶生長過程中要經過三次蛻皮休眠。
繭絲:這里指官府征收蠶絲。
女紅:指女子的針線活。
纂組:編織絲帶。
環堵:四周土墻,指簡陋的住所。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在封建官府苛捐雜稅繁重的時期,詩人看到蠶農辛勤養蠶,收獲的蠶絲卻被官府大量征收,底層百姓生活困苦,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百姓受官府剝削的社會現實,突出特點是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對研究封建社會百姓生活有一定價值。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瀁,波沈西日紅奫淪。
往年因旱池枯竭,龜尾曳涂魚喣沫。詔開八水注恩波,千介萬鱗同日活。
今來凈綠水照天,游魚鱍鱍蓮田田。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鴛鴦鋪翅眠。
動植飛沈皆遂性,皇澤如春無不被。漁者仍豐網罟資,貧人久獲菰蒲利。
詔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菰蒲無租魚無稅,近水之人感君惠。
感君惠,獨何人。吾聞率土皆王民,遠民何疎近何親。
愿推此惠及天下,無遠無近同欣欣。吳興山中罷榷茗,鄱陽坑里休封銀。天涯地角無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有木名凌霄,
擢秀非孤標。
偶依一株樹,
遂抽百尺條。
托根附樹身,
開花寄樹梢。
自謂得其勢,
無因有動搖。
一旦樹摧倒,
獨立暫飄飖。
疾風從東起,
吹折不終朝。
朝為拂云花,
暮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
勿學柔弱苗。
縛戎人,縛戎人,耳穿面破驅入秦。天子矜憐不忍殺,詔徙東南吳與越。黃衣小使錄姓名,領出長安乘遞行。身被金創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驛。朝餐饑渴費杯盤,夜臥腥臊汚床席。
忽逢江水憶交河,垂手齊聲嗚咽歌。其中一虜語諸虜,爾苦非多我苦多。同伴行人因借問,欲說喉中氣憤憤。自云鄉管本涼原,大歷年中沒落蕃。一落蕃中四十載,遣著皮裘系毛帶。唯許正朝服漢儀,斂衣整巾潛淚垂。誓心密定歸鄉計,不使蕃中妻子知。暗思幸有殘筋力,更恐年衰歸不得。
蕃候嚴兵鳥不飛,脫身冒死奔逃歸。晝伏宵行經大漠,云陰月黑風沙惡。驚藏青冢寒草疎,偷渡黃河夜冰薄。忽聞漢軍鼙鼓聲,路傍走出再拜迎。游騎不聽能漢語,將軍遂縛作蕃生。配向東南卑濕地,定無存恤空防備。
念此吞聲仰訴天,若為辛苦度殘年。涼原鄉井不得見,胡地妻兒虛棄捐。沒蕃被囚思漢土,歸漢被劫為蕃虜。早知如此悔歸來,兩地寧如一處苦。
縛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自古此冤應未有,漢心漢語吐蕃身。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為國賓。周武隋文之子孫,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傳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唐興十葉歲二百,介公酅公世為客。
明堂太廟朝享時,引居賓位備威儀。備威儀,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遺制。
不獨興滅國,不獨繼絕世。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國之孫取為戒。
早歲從旅游,頗諳時俗意。中年忝班列,備見朝廷事。
作客誠已難,為臣尤不易。況余方且介,舉動多忤累。直道速我尤,詭遇非吾志。胸中十年內,消盡浩然氣。
自從返田畝,頓覺無憂媿。蟠木用難施,浮云心易遂。悠悠身與世,從此兩相棄。
不動者厚地,不息者高天。無窮者日月,長在者山川。松柏與龜鶴,其壽皆千年。嗟嗟群物中,而人獨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歸下泉。形質及壽命,危脆若浮煙。堯舜與周孔,古來稱圣賢。借問今何在,一去亦不還。
我無不死藥,萬萬隨化遷。所未定知者,修短遲速間。幸及身健日,當歌一尊前。何必待人勸,持此自為歡。
詔授戶曹掾,捧詔感君恩。感恩非為己,祿養及吾親。弟兄俱簪笏,新婦儼衣巾。羅列高堂下,拜慶正紛紛。
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廩祿二百石,歲可盈倉囷。
喧喧車馬來,賀客滿我門。不以我為貪,知我家內貧。置酒延賀客,客容亦歡欣。笑云今日后,不復憂空尊。
荅云如君言,愿君少逡巡。我有平生志,醉后為君陳。人生百歲期,七十有幾人。浮榮及虛位,皆是身之賓。唯有衣與食,此事粗關身。茍免饑寒外,余物盡浮云。
有木名杜棃,陰森覆丘壑。
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盤薄。
狐媚言語巧,鳥妖聲音惡。
憑此為巢穴,往來互棲托。
四傍五六本,葉枝相交錯。
借問因何生,秋風吹子落。
為長社壇下,無人敢芟斫。
幾度野火來,風回燒不著。
禍患如棼絲,其來無端緒。馬遷下蠶室,嵇康就囹圄。抱冤志氣屈,忍恥形神沮。當彼戮辱時,奮飛無翅羽。商山有黃綺,潁川有巢許。何不從之游?超然離網罟。山林少羈鞅,世路多艱阻。寄謝伐檀人,慎勿嗟窮處。
天下有道見,無道卷懷之。此乃圣人語,吾聞諸仲尼。矯矯四先生,同稟希世資。隨時有顯晦,秉道無磷緇。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亂離。先生相隨去,商嶺采紫芝。君看秦獄中,戮辱者李斯。
劉項爭天下,謀臣竟悅隨。先生如鸞鶴,去入冥冥飛。君看齊鼎中,焦爛者酈其。
子房得沛公,自謂相遇遲。八難掉舌樞,三略役心機。辛苦十數年,晝夜形神疲。竟雜霸者道,徒稱帝者師。子房爾則能,此非吾所宜。
漢高之季年,嬖寵鐘所私。冢嫡欲廢奪,骨肉相憂疑。豈無子房口,口舌無所施。亦有陳平心,心計將何為。
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從容下南山,顧盼入東闈。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儀。卻顧戚夫人,楚舞無光輝。心不畫一計,口不吐一詞。暗定天下本,遂安劉氏危。子房吾則能,此非爾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禮甚卑。安車留不住,功成棄如遺。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澤則在天下,云復歸稀夷。
勿高巢與由,勿尚呂與伊。巢由往不返,伊呂去不歸。豈如四先生,出處兩逶迤。何必長隱逸,何必長濟時。
由來圣人道,無朕不可窺。卷之不盈握,舒之亙八陲。先生道甚明,夫子猶或非。愿子辨其惑,為予吟此詩。
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毫雖輕,功甚重,管勒工名充歲貢。
君兮臣兮勿輕用,勿輕用,將何如。愿賜東西府御史,愿頒左右臺起居。搦管趨入黃金闕,抽毫立在白玉除。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動言直筆書。起居郎,侍御史,爾知紫毫不易致。每歲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
慎勿空將彈失儀,慎勿空將錄制詞。
我與二三子,策名在京師。官小無職事,閑于為客時。
沈沈道觀中,心賞期在茲。到門車馬回,入院巾杖隨。
清和四月初,樹木正華滋。風清新葉影,鳥戀殘花枝。
向夕天又晴,東南余霞披。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遲。
須臾金魄生,若與吾徒期。光華一照耀,殿角相參差。
終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長安名利地,此興幾人知。
紅線毯,擇蠒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于藍。織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廣十丈余。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
線輭花虛不勝物,美人蹋上歌舞來。羅韤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
年年十月來宣州,宣城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
花團夜雪明,葉翦春云綠。
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獨占小山幽,不容凡鳥宿。
匠人愛芳直,裁截為廈屋。
干細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
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
城鹽州,城鹽州,城在五原原上頭。蕃東節度缽闡布,忽見新城當要路。金鳥飛傳贊普聞,建牙傳箭集群臣。君臣赪面有憂色,皆言勿謂唐無人。
自筑鹽州十余載,左衽氈裘不犯塞。晝牧牛羊夜捉生,長去新城百里外。諸邊急警勞戍人,唯此一道無煙塵。靈夏潛安誰復辨,秦原暗通何處見。鄜州驛路好馬來,長安藥肆黃蓍賤。
城鹽州,鹽州未城天子憂。德宗按圖自定計,非關將略與廟謀。吾聞高宗中宗世,北虜猖狂最難制。韓公創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漢兵。東西亙絕數千里,耳冷不聞胡馬聲。
如今邊將非無策,心笑韓公筑城壁。相看養寇為身謀,各握強兵固恩澤。愿分今日邊將恩,褒贈韓公封子孫。誰能將此鹽州曲,飜作歌詞聞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