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 紅線毯 憂蠶桑之費也
紅線毯,擇蠒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于藍。織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廣十丈余。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
線輭花虛不勝物,美人蹋上歌舞來。羅韤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
年年十月來宣州,宣城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紅線毯,擇蠒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于藍。織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廣十丈余。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
線輭花虛不勝物,美人蹋上歌舞來。羅韤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
年年十月來宣州,宣城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紅線毯,選取好蠶繭抽絲用清水煮。挑選絲線漂練后用紅藍花染色,染成的紅線比紅藍花還要鮮艷。織成鋪在披香殿上的毯子,披香殿寬廣十丈有余。紅線毯剛好鋪滿整個殿,彩絲蓬松香氣飄拂。絲線柔軟花紋松散難以承受重物,美人踏在上面歌舞。羅襪繡鞋隨著舞步陷入毯中,太原的毯子粗澀毛縷硬,蜀地的褥子單薄錦花冷,都不如這毯子溫暖柔軟。年年十月宣州進獻,宣城太守按更華美的樣式織。自認為作為臣子竭盡心力,百名民夫共同抬著送入宮中。線厚絲多卷都卷不起來,宣城太守可知道?一丈毯子,需要千兩蠶絲,大地不知寒冷人卻需要溫暖,少剝奪些百姓的衣服來做地毯吧。
蠒(jiǎn):同“繭”,蠶繭。
繰(sāo):同“繅”,抽繭出絲。
紅藍:植物名,花可作紅色染料。
披香殿:漢代宮殿名,此指唐代宮廷。
輭(ruǎn):同“軟”。
毳(cuì):鳥獸的細毛,此指毯毛。
地衣:鋪在地上的織物,即地毯。
此詩為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之一,作于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新樂府運動主張“補察時政”“泄導人情”,此詩針對宣州太守為迎合皇帝,征調大量蠶絲織就奢華地毯、耗費民力的現象而作,旨在揭露統治階級的奢靡與對百姓的剝削。
全詩以紅線毯為線索,通過制作、對比、進貢的細節描寫,揭露“一丈毯,千兩絲”的殘酷現實,直指“奪人衣作地衣”的本質,批判尖銳,體現了白居易“為民請命”的創作精神,是新樂府“諷喻時事”的典型代表。
新買齋居近學宮,傳家書籍盡堪容。北窗又有娛情物,三里青山百丈峰。
紫清樓閣不施丹,小樣誰傳到此間。方信游蜂非俗物,窺窗玉女斗妖嫻。人言花似征鞍色,嫩紫茸茸個樣奇。不道征鞍似花染,臨岐聊欲問何離。
夜燈耿耿風帷低,雨葉似秋寒更凄。城遠擊柝慘難齊,抱中幼子悄悲啼。不知情思向誰是,獨坐空房憶故妻。
影事蘭皋斷水前,孤鴻落照尚依然。凄涼舊曲逢人唱,一段風情惱少年。
今代堂堂有魏公,十方三際指揮中。勛名已恨古人隘,歌詠端知寸筆窮。還第文饒槐蔽日,賭棋安石馬嘶風。此時誰作登門客,看吐經綸氣似虹。
薜蘿迢遞隱仙都,簪佩登臨載玉壺。關樹早霜秋外落,奧河寒笛雁邊孤。紅泉翠壁人皆醉,綠酒黃花晚更須。此會明年誰最健,重尋山水采茱萸。
無緣飛異域,有幸住中華。路女多重底,山妻欲戴花。風云歸你老,世事管他媽。睡醒尋詩興,爬墻看日斜。
發與疏梅白,身將寡鶴親。孤山殘雪后,清絕憑欄人。
定水山中多古桂,老璘結茅來避世。囊中少試蒸花法,正藉煙霏作輿衛。誰令作詩傳世人,一時攪動聲聞塵。百年公案結未了,復翁拈起還清新。唱開石壁壁成字,百顆明珠照天地。不關旃檀林下風,薰破枯禪半邊鼻。吾聞佛家別有眾香國,我亦三生學禪客。若為一洗六根空,從子歸來分半席。
平生故舊誰知我,潦倒襟期子略同??v酒祇判千日醉,讀書少忍十年窮。歲華晼晚欺霜鬢,物色凄涼入共桐。未用相看嘆搖落,古來江漢有秋風。屋角闌干北斗垂,誰家長笛夜深吹?月流河漢天機急,秋到山川木葉知。老去潘生聊漫賦,向來宋玉不勝悲。四時代謝渾閒事,有底窮愁入兩眉?
半載幽思孰共憐,幾番愁夢倍凄然。人間亦有傷懷者,未必鐘情似我堅。
粼粼溪底石,五色粲堅圓。安得女媧手,鍊之將補天。
當年不肯讀三略,獨抱遺經伴閑索。流行坎止不尤人,自甘萬里涉窮漠。富貴榮華能幾時,生死都來如夢昨。千年興廢漚浮沈,百歲光陰電飛爍。常笑梁鴻歌五噫,竊學榮啟彈三樂。未能仁義戢干戈,勉將敦厚懲澆薄。近有人從故隱來,黃花無恙開籬落。問渠林肉與丘糟,奚如飯麥而羹藿。人聞麋鹿滿姑蘇,阿瞞不復游銅雀。涂中曳尾希莊龜,江夏沉舟悲禰鶚。吾山佳處歸休乎,鹿逸平林魚縱壑。
顛崖嵚岑撐一松,鐵干屈曲如老龍。精靈歲久發光彩,寒蕤古翠芙蓉峰。石泉清冷日漱洗,汨滵瑟颯松風里。山人何年住其側,手斸茯苓煮泉水。近來瀟灑落風塵,賣藥救世能通神。我勸山人且勿歸,金鎞玉匕行陽春。
長安城頭紅日斜,王孫金彈打烏鴉。寄聲翠鳳穿云去,霜寒莫戀梧桐花。長松百尺蔭官街,街吏斧鋸充官柴。高寒自是飽風雪,歲晚只合居窮崖。老翁持鏡向市賣,銅光的皪秋水清。丑婦鑒容驚墮地,想渠嫌殺太分明。牧兒狹徑礙樵枝,樵兒格斗暮不歸。于菟一聲嘯篁谷,兩兒驚散走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