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開園三首 其三
郁郁蒼髯真道友,絲絲紅萼是鄉人。何時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門月色新。
郁郁蒼髯真道友,絲絲紅萼是鄉人。何時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門月色新。
楚澤秋高眾芳歇,眼中見此霜下杰。
南窗粲粲八九株,淡白深黃顏色別。
自笑背時難獨立,恰是重陽過一月。
丁寧女子莫摘殘,留伴梅花傲冰雪。
古人重民教,禮樂用為急。
虞書有三官,周典猶二職。
太學領奉常,西都有余責。
兩生既不來,何參又無術。
世以燔經咎李斯,
斯文興喪豈關渠。
楚人未烈咸陽火,
秦府猶存博士書。
吾道不隨灰燼冷,
殘煙空鎖帝王居。
獨嗟先入收圖籍,
刀筆區區計亦疏。
五月涼巾陟翠微
竹根香露濕人衣
云行老樹青猿過
雪落長溪白鷺飛
仙徑好花愁急雨
洞亭芳草怨斜暉
我來只欲平林去
細叩先生玉版扉
野店當官道,村醪喚客留。
偶因乘早出,故作探春游。
芳意林梢靜,晴光水面浮。
人言有龍洞,近在石山頭。
每惟斯道南,七閩小鄒魯。考亭四書學,日月行萬古。我生亦何幸,私淑欣有遇。南來證文獻,令人動遐慮。
斯文欠統一,正學真一縷。莆陽禮義國,斂袵殷黼冔。緬思東湖集,復齋接前緒。至今耆俊多,淵源此其祖。
德閎有聞孫,邂逅快披臯。儒先教化地,師傳盛稱譽。教成畀鄰邦,祖訓有遺矩。豈但美彼芹,更思甘棠樹。一邑召可行,盡分皆有補。十室有忠信,矧此萬家聚。派近源可尋,我來重瞻溯。當年弦誦聲,溪水自東注。
典刑前輩人,溪山正堪數。安得杖屨陪,安溪溪頭路。
遠水遙天起斷鴻,秋光冷淡客情濃。
一川疏雨平沙牧,半樹斜陽隔塢舂。
落葉輕于流俗態,寒花羞作少年容。
憑高不礙乾坤眼,興入晴嵐第幾重。
夕陽門巷靜無塵,
茶灶煙凝碧樹陰。
千尺游絲縈遠思,
一聲幽鳥伴孤吟。
落紅庭院春多少,
新綠池塘水淺深。
每向靜中觀物態,
榮枯過眼不關心。
威鳳巢深林,神龍潛巨壑。
泥涂困螻蟻,城市防彈??。
小草不自貴,已鑄出山錯。
豈知甘苦淡,有味俱不惡。
霜降水澤枯,歲晚木葉落。
榮枯識寒暑,是非悟今昨。
不見粘壁蝸,甘以退為樂。
二休行且三,可但耐辱莫。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澗深飛瀑寒,云破斷崖碧。
呼兒入深林,掃此松下石。
澹然忘世故,一枕聊自適。
夢斷山月高,孤猨嘯青壁。
閉門十日雨,
蕭然抱孤琴。
之子從何來,
踏雨叩我門。
對床話達曉,
山窗耿青燈。
挽衣不可留,
何以贈子行。
問子此何時,
瞇目凄黃塵。
四海非不寬,
可語今幾人。
瀟瀟風雨中,
奔走欲何營。
愿子重自愛,
堂有白髪親。
薄薄酒,可盡歡。粗粗布,可御寒。丑婦不與人爭妍。西園公卿百萬錢,何如江湖散人秋風一釣船。萬騎出塞銘燕然,何如馿背長吟灞橋風雪天。張燈夜宴,不如濯足早眠。高談雄辯,不如靜坐忘言。八珍犀筯,不如一飽苜蓿盤。高車駟馬,不如杖屨行花邊。一身自適心乃安,人生誰能滿百年。
富貴蟻穴一夢覺,利名蝸角兩觸蠻。得之何榮失何辱,萬物飄忽風中煙。不如眼前一杯酒,憑高舒嘯天地寬。
英英天上云,洞洞天下谷。
皎皎谷中人,精神皎如玉。
卷舒一何心,怡悅亦自足。
朝采孕丹砂,夕氣被林麓。
豈無茯苓芝,隨春入鋤??。
自是長生苗,根本元不俗。
三千年桃花,八千歲椿木。
不如采藥歸,枕石伴云宿。
漢興歷數世,
茲事竟未遑。
一絕不復續,
千載重慨慷。
房魏輔貞觀,
汗沈空流漿。
開寶襲唐陋,
儀儼負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