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挽著丫髻的兒童。
1.猶傾側;偏斜。
2.謂偏頗;片面。
1.過分地顯示精明;苛察。
1.運動的物體離開確定方向的角度。
2.工作上產生過頭或不及的失誤。
1.一方面的特長。
1.漢字偏旁名。形為"廣",如"店﹑府﹑度"等字的上頭連左邊的部分。
1.最適宜;最合適。
1.古代的半袖衫。
1.吃得特別好。
1.特別寵愛。
1.舊稱妾所生的子女。
1.邊境。
1.片面之詞。
2.諂媚之言。
1.舊語法名詞。指偏正詞組修飾中心詞的成分。參閱馬建忠《馬氏文通》。
1.謂文字偏旁的從屬。
1.待遇不公平。
1.兩端輕重懸殊的擔子。
1.猶偏向。
2.指偏私。
1.偏激過當。
1.傾斜。
1.猶獨得。謂得之最多。
1.旁側之殿,對正殿而言。
1.片面論定。
1.即偏衣。裻,衣背縫。以衣背縫為界,衣服兩半的顏色不同。指戎衣。
1.一端;一方面。
1.缺陷;不足。
1.不公平的決斷。
1.偏失怠惰。
1.特別的厭惡。
1.偏私的恩寵。
1.不全面實施。
1.指喪母。
1.一個方面。
2.指一隅,一方。
3.僻遠地方。
4.民間流傳,不見于醫藥經典著作的中藥方。
①正屋邊的房子客人被安置在偏房歇息。②妾,小老婆前在揚州娶一女蘇賽瓊,用作偏房。
1.貍之一種,肉味鮮美。
1.飛箭一類的兵器。《東觀漢記.赤眉載記》有"光武作飛蝱"之句。飛虻即飛矛﹑銑鋧﹑標槍之類﹐又稱牛螉。
1.亦稱"牛?"。亦稱"牛莖"。
2.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莖有節,突出如牛膝,故名。根可入藥,有利尿﹑通經等作用。
1.牛的排泄物。
1.見"牛角之歌"。
1.古代用牛作祭祀的供品。
1.赤色牛。古代用為祭祀的犧牲。語本《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髐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何晏集解"髐﹐赤也。"
1.牛的心臟。參見"牛心炙"。
2.喻性格執拗。
1.猶死心眼。
1.晉代王愷有一頭能快走的牛,叫"八百里駁",極為珍視。一次,王愷和王濟比射,王濟贏了這頭牛,"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用為豪侈的典故。
2.指用牛心做的一種菜肴。
1.即牛郎織女。
1.經營買賣耕牛的牙行。
1.牛拉車時駕在脖子上的套具。
1.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于人乎?"
1.牛的腰部。喻詩文數量之大。
1.供牛御寒用的披蓋物。如蓑衣之類。
2.喻貧寒。亦指貧寒之士。
1.形容貧病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