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安眠藥。能抑制大腦皮層﹑引起睡眠的藥物。
1.魚身上生白點或黑點的病癥。
1.一名馬虱蠅。體形扁平﹐黃褐色﹐長約二分許。夏季多附于牛馬的毛叢中﹐吸食血液。
1.指虱子在體內結塊的病。
1.亦作"虱蛀"。
2.指生虱病。
1.亦作"虱子"。
2.哺乳動物的體外寄生蟲。淺黃色或灰黑色﹐有短毛﹐頭小﹐無翅﹐腹部大﹐刺吸式口器。常寄生在人畜身體上﹐吸食血液。寄生在人體上的有頭虱﹑體虱﹑陰虱等﹐能傳染斑疹傷寒和回歸熱等疾病。
1.因作詩而獲罪的案件。如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蘇軾因作詩而入獄﹐繼而被貶。見《宋史.蘇軾傳》。這次事件﹐史稱"烏臺詩案"。
1.指因作詩辛苦而生出的花白頭發。
1.詩作中的瑕疵。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眖隨筆》有"索詩瘢"條。
1.亦作"詩版"。
2.題上詩的木板。
1.見"詩板"。
1.猶詩友。
1.品第詩的高下﹐張榜公布﹐稱詩榜。
1.刻有詩作的石碑。
1.詩集。
1.詩和散文。
2.寫詩的筆。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按﹐兩婢問答﹐都是引用《詩經》中的句子◇遂以"詩婢"。泛指能賦詩的婢女。
1.被詩人題上詩的墻壁﹐或專供詩人題詩的墻壁。
1.詩集。
1.指獨樹一幟的詩作。
1.喻指寫詩的才能等。
1.概括介紹《詩經》詩篇大意的文字。
1.謂好詩成癖。
2.指詩歌聲律上的毛病。如蜂腰﹑鶴膝等八病。
1.詩壇宗伯﹔詩壇領袖。
1.教授詩歌之官。
1.詩債。
1.做詩的才情。
1.詩的素材。
2.詩才。
1.詩的文采。
1.見"詩草"。
1.亦作"詩艸"。
2.詩的草稿﹔詩作。
3.詩集的專稱。清黃遵憲有《人境盧詩草》。
1.詩集。
1.詩中隱含的禪理。亦指隱含禪理的詩。
2.詩道與禪道的并稱。
1.指詩思﹔詩情。
1.喻激發詩人創作欲望的音樂。
1.詩人集會吟詩﹑作詩的場所。
1.同"詩鈔"。
1.詩集選本的名稱。(1)總集性質的﹐如清吳之振等選的《宋詩鈔》。吳應和﹑馬洵選的《浙西六家詩鈔》﹔陳衍選的《近代詩鈔》﹔吳闿生選的《晩清四十家詩鈔》。(2)別集性質的﹐如楊大鶴選的《劍南詩鈔》。
1.猶詩名。
1.謂所作詩無意中預示了后來發生的事。
1.藏有豐富詩稿﹑詩集之所在。
1.詩籍﹐詩集。
1.猶詩顛。
1.詩心﹔詩情。
1.行酒令用的籌子之一種。也有用作賭博的。籌上規定背出某人某首詩﹐或指出籌上詩句的作者﹑或指出詩句的缺字﹑或照規定的韻即席成詩等等。能者勝﹐不能者罰。
1.《詩經》的注解。
2.《詩經》的注本。
3.指《詩經》和《春秋三傳》。
4.詩的總集。清王昶有《湖海詩傳》四十六卷。
1.詩人坐臥的用具。
1.詩的詞句。
2.詩和詞。
1.詩和辭賦。
1.詩的選集。有別集﹐如清魯一同的《通甫詩存》﹔有總集﹐如清曹庭棟編的《宋百家詩存》。
1.即詩囊﹐貯放詩稿的袋子。
2.比喻滿腹詩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