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購進;以錢購物。與“賣”相對。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魯人買之,百兩一布。
2.出自《牡丹》詩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
3.出自《林家鋪子》貨色是便宜,沒有錢買。
2.
指買賣、營業。
1.出自《曹成王碑》民老幼婦女不驚,市買不變。
3.
雇,租。參見“買庸”。
1.出自《毗陵與何次德同舟至吳門》詩將歸笠澤買吳舠,畫舫青簾過驛橋。
4.
收買,買通。
1.出自《三國演義》后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
2.出自《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又另外分送與老嫗。一則買他的口,一則賠償他所失本錢。依舊沒濟。
5.
招惹;引起。參見“買禍”。
1.出自《寓言》詩本來無物使人疑,卻為參禪買得癡。
6.
博?。蛔分?。參見“買譽”、“買名”。
1.出自《管子·法禁》說人以貨財,濟人以買譽。
2.出自《請詔執政裁抑三省人吏僥幸疏》賣朝廷之恩以買譽,結左右之愛以固權。
3.出自《瓜步山楬文》販交買名之薄,吮癰舐痔之卑,安足議其是非!
4.出自《贈范金鄉》詩范宰不買名,弦歌對前楹。
5.出自《藝苑卮言》邇來狙獪賈胡,以金帛而買名,淺夫狂豎,至用詈罵謗訕,欲以脅士大夫而取名,唉,可恨哉!
7.
增添。參見“買壽”。
1.出自《送杜仲梁東游》詩芳??不買壽,淡泊差可久。
8.
姓。五代有買叔午,宋有進士買天英。見《正字通》。
1.出自《正字通?貝部》買,姓。五代買叔午。宋進士買天英,郫縣人。
1.謂武器不銳利。
1.士兵的頭目﹐普通軍官。
1.見"兵連禍結"。
1.戰事;戰亂。
1.兵刃和弓弩。泛指武器。
1.傳令的士兵。
2.清代由官府發給﹑差兵執持的一種憑證。
1.亦稱"兵痞子"。
2.指在舊軍隊長期當兵﹑沾染惡習的人。
1.見"兵痞"。
1.特制的軍隊標號圖型和人員﹑兵器﹑地物等模型。供各級指揮員在沙盤上研究作戰和訓練等情況時使用。
1.軍旗。
1.戰爭的氣氛。
2.士氣。
1.武器。
1.指兵書;兵法。
2.指兵權。
3.宋代臨時委任的軍區統兵官"兵馬鈐轄"的省稱。
1.士兵﹑軍馬強壯。指軍隊強大﹐有戰斗力。
2.泛指強壯有力。
1.見"兵強則滅"。
1.用兵的權謀;計謀。
2.掌管和指揮軍隊的權力。
1.士兵。
武器藏兵刃于帷席之間。
①兵器兵戎相見。②軍隊屢佐大侯,以調兵戎。③戰士今兵戎始息,宇內初定。
1.指發生武裝沖突。
1.戰爭和喪亂。
1.駕船或管船的士兵。
1.軍隊。
1.箭名。枉矢和絜矢。主要用于守城和車戰等。
1.士卒;士兵。
1.指軍訓式的操練。
1.舊指軍訓式的體育操練﹐包括器械操(如單杠﹑攀繩﹑登梯等項練習)﹑兵式教練(如步法﹑槍操﹑隊列﹑軍禮等)兩部分。
1.戰事;戰爭。
1.兵力情況。
2.指用兵布陣。
3.猶兵力。
1.謂用兵力防守。
1.軍隊的前鋒。
2.主將﹐統帥。
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后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稘h書·藝文志》著錄古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歷代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現存最早的完整兵書是《孫子兵法》。
1.古謂戰爭結束后把兵器交還有司。
1.兵法﹐戰術。
1.供役使的兵卒。
1.死于兵刃。
1.猶烽燧。古代邊防報警燃舉的煙火。借指戰亂。
1.猶兵法。
1.帶兵的頭目。
①軍、師(旅)兩級組織的統稱。②大部隊的泛稱。③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一級組織。由若干個軍(師)和戰斗、勤務保障部隊編成。隸屬于野戰軍或中央軍事委員會。
1.軍隊駐守之所。
2.軍隊駐守。
1.軍隊的威勢。
1.士兵和守衛之具。亦指防衛。
1.猶兵不血刃。
1.古代的軍職。在裨將下。
1.謂用兵打仗當求速勝而不計戰法的巧拙。
1.用兵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謂當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而取勝。
1.見"兵無常勢"。
1.同"兵不血刃"。
1.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因以"兵伍"泛指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