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稱"兵痞子"。
2.指在舊軍隊長期當兵﹑沾染惡習的人。
月球模型。圓球狀,球面繪有赤道、經線、緯線等月面坐標,以及各主要環形山、山系、輻射紋、?!钡仍旅嫣卣鳌?/p>
1.比喻美女之死或美好事物遭受摧殘。
1.月宮。
1.比喻容忍錯誤﹐只肯逐步改正。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
1.月亮和太陽。
2.日子;時日。
3.指舊歷一個月的時間。
4.謂時間短暫。
1.月光。
2.指月亮。
1.月末﹐月尾。
1.團扇。形如滿月﹐故稱。語本漢班婕妤《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1.佛教傳說毘摩羅詰之女﹐母無垢。女生時身上出妙光明勝于月照﹐因名月上。生未幾﹐即大如八歲之女﹐容姿端正﹐求婚者不絕﹐女告之當自選擇。期日﹐會城內士人﹐月上女當眾升虛空說偈。大眾聞已﹐各止淫心﹐頭面頂禮于女下。自爾月上女詣佛所與舍利弗對揚深義﹐后轉女身為男子。又稱月上菩薩。見《月上女經》。
2.用作女兒的美稱。
3.佛教傳說月光童子之妹。
1.月末。
1.生日。
1.硼砂的別名。中醫以硼砂作清熱解毒藥﹐性涼﹐味甘咸﹐外治咽喉腫痛﹑牙疳﹑口瘡﹑目生翳障等癥;內服治噎膈﹑咳嗽痰稠等癥。中藥稱月石。
1.見"月食"。
1.亦作"月支"。
2.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國。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連間『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時﹐遭匈奴攻擊﹐西遷塞種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帶)。西遷的月氏人稱大月氏﹐少數沒有西遷的人入南山(今祁連山)﹐與羌人雜居﹐稱小月氏。
3.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1.指每月舉行的廟會。
1.即月經。
1.即月經布。
1.每月考核。
2.古代國學﹐府﹑州﹑縣學每月舉行的考試。
1.指姻緣簿。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載杜陵韋固旅次宋城﹐見"老人倚布囊坐于階上﹐向月撿書"﹐固問﹐答曰"天下之婚牘耳。"
2.書體名。
3.每月考試登記簿。宋代太學每月私試﹐孟月經義﹐仲月論﹐季月策﹐按文理優劣﹐逐月書于簿籍﹐以決升降。
1.月中桂樹。
1.謂計時的月的數目﹐亦指某月在一年中的序次。
2.特稱十二。古樂為十二調﹐分六陽律﹑六陰律?!秴问洗呵铩肥家月膳c歷附會,以十二律應十二月,故稱。
3.指月經。因月行經數日﹐故稱。
1.月窟。指極西之地。
1.稱舊歷閏月和本月。
1.即月經。
1.每月的朔日。指舊歷初一。
2.舊歷每月以朔日為起點﹐約三十日一周期為一月。一月一朔﹐故用以指一個月。
1.古代指每月對曾祖﹑高祖的祭祀。
1.猶天馬﹐神馬。
賞月的露天平臺步月臺賞月。也泛指站臺火車站月臺上。
1.接送乘客時進入火車站站臺的票證。又叫站臺票。
1.帝王祭月之壇﹐又稱夕月壇。北周始建﹐定秋分皇帝祭月于京城西門外﹐唐以后歷代因之。今月壇在北京市阜城門外月壇公園。建于明嘉靖九年。
1.唐李林甫堂名。因形如偃月﹐故名。李常于此設計構陷大臣。
1.見"月天子"。
2.指月亮或月光。
1.省稱"月天"。
2.月宮的天子。佛經謂為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1.月初。
2.猶月份。
1.宋太宗以戍邊軍士勞苦﹐每月額外補給的銀兩。
1.指月中的白兔。亦借指月亮。
2.《藝文類聚》卷一引晉傅咸《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后因稱白兔為月兔﹐亦泛指兔。
3.茶名。宋蘇軾有《月兔茶》詩。王文誥輯注引清查慎行曰"《黃山谷集》有都濡月兔茶。按﹐涪州有廢都濡縣﹐月兔茶此地所產。"
1.團茶的一種。
2.墨名。
1.對月的尊稱。
1.望月﹐滿月。月滿之時﹐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舊歷每月十五日。
1.謂月有暈。
1.謂月有暈。
1.月末。
1.方言。指嬰兒初生后的一個月。又稱月窠。
1.月至午夜。即半夜。
1.月末﹐月尾。
2.月夜。
3.特指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1.借指良辰美景。
1.見"月夕花朝"。
1.即月利。
1.亦作"月硤"。
2.明月峽的省稱。在四川釋縣境。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若滿月﹐故名。
1.見"月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