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哺乳動物。頭小面長,耳殼直立,頸上有鬣,尾有長毛,四肢強健,有蹄。性溫馴善跑,是重要力畜之一。
1.出自《易·屯》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2.
把面孔拉長像馬臉。形容面部表情嚴厲。
1.出自《新方言·釋言》《說文》:馬,怒也,武也。今荊州謂面含怒色為馬起臉。
2.出自《減租》〔老婆〕嘆口氣說:“看你馬起張臉?!?/p>
3.出自《大波》若不是黃瀾生馬起面孔叫她們出去,何嫂的話匣子斷不會這樣就戛然而止的。
3.
騎兵。
1.出自《北齊書·神武帝紀上》時〔神武軍〕馬不滿二千,步兵不至三萬,眾寡不敵。
4.
武事。
1.出自《周禮·夏官·序官》夏官司馬。
5.
大。參見“馬棗”、“馬豆”。
1.出自《本草綱目·草五·馬蓼》凡物大者,皆以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
2.出自《新方言·釋言》古人於大物輒冠馬字。
6.
“碼”的古字?;I碼。
1.出自《禮記·投壺》請為勝者立馬。
2.出自《晉書·袁耽傳》遂就局,十萬一擲,直上百萬。耽投馬絕叫,探布帽擲地,曰:“竟識袁彥道不?”
7.
“碼”的古字。量詞。相當于堆。
1.出自《單刀劈四寇》董卓在日,成馬家金銀段匹送與他,今日故來索戰,替董卓報仇。
2.出自《紫泥宣》就與李克用五百道空頭宣,五百道金銀牌,五馬金銀。
8.
方言。鎮;壓制。
1.出自《死水微瀾》哪個不想她?卻因是羅歪嘴的表弟媳婦,他那時假繃正經,拿出話來把眾人馬住。
9.
方言。瞄,注意看。
1.出自《武松》今日有大事出呀!不對呀,我們要馬住他幾分哩!
2.出自《揚州評話選·皮五冒充五舅舅》小媳婦生怕五舅舅跑掉,眼睛馬住些。
10.
《平水韻》馬韻為上聲二十一,舊時因用以代替日期,指二十一日。參見“馬日”、“馬電”。
1.出自《負曝閑談》忽然電報局送進一封急電……只見寫的是:廣東省城朝天街田雁門鑒:局款速匯一二千金,免得支絀。否則即將閉歇,候復。文叩。馬。
11.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馬氏,即馬服氏,嬴姓。伯益之后。趙奢封馬服君,因以為氏?;蛉ァ癁椤R’。秦滅趙,奢孫興徙咸陽。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