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碼碯”。一種似玉而次于玉的寶石。
1.出自《拾遺記·高辛》碼碯,石類也,南方者為之勝。
2.出自《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碯、木難、孔翠、虎魄。
3.出自《贈常州報恩長老》詩碧玉碗盛紅碼瑙,井花水養石菖蒲。
4.出自《七修類稿·奇謔三·異寶》嘗讀《春渚紀聞》:“有人蓄碼碯大硯,注水硯間,則水中有一小鯽游泳可愛,去水則無也。”
2.
表示數目的符號。如:暗碼;明碼;數碼;號碼;密碼;頁碼;價碼。
3.
表示數目的用具。如:砝碼;籌碼。
4.
擱置;冷落。
1.出自《兒女英雄傳》列公請聽,何小姐這段交代,照市井上外話說,這就叫把朋友碼在那兒了。
5.
方言。堆疊;壘起。
1.出自《暴風驟雨》劉德山是個能干的人,扶犁、點籽、夾障子、碼麥子,凡是莊稼地里事,都是利落手。
2.出自《王本巧》她跟前的兩股麻繩子上邊,碼好了十幾個土坯,她正仰著頭向遠處張望著。
6.
方言。按;依照。
1.出自《鐵旋風》他和民兵們碼著蹤跡,在深溝大壑里追出三十五里地,終于從一個蘆葦塘里揪出了那個手操一把板斧的逃犯。
7.
方言。取消。
1.出自《黃鶴樓》甲:你說把這點碼啦?乙:什么叫碼啦?原本就沒有“借東風”呀!
8.
見“碼頭”。船只停泊處。
1.出自《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卻說朱源舟至揚州,那接取大夫人的還未曾到,只得停泊碼頭等候。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連忙起來到外面一看,原來船已到了上海,泊了碼頭。
3.出自《大海浩歌》沒有碼頭,自己建;沒有菜地,自己開。
9.
見“碼頭”。指交通便利的商業城市。
1.出自昆曲《十五貫》你碼頭跑跑,我賭場混混,自家人,這一套江湖訣可用不著。
10.
見“碼頭”。舊時特指流氓活動、霸占的地盤。
1.出自《亂彈·水陸道場》三刀六洞,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所謂碼頭是打出來的。
2.出自《日出》你們要是橫不講理,這個碼頭不講理的祖宗在這兒呢!
11.
見“碼子”。計數的號碼。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大凡到藥鋪里抓藥,藥鋪里總在藥方上蓋個戳子,打個碼子的。
2.出自《花城》既然要過秤,你就在這里看著,也記個碼子,免得弄錯。
12.
見“碼子”。代現金的籌碼。
1.出自《歧路燈》到完場時,都照碼子過現銀子。
13.
見“碼子”。砝碼。
1.出自《什么是儒家》天秤上的碼子老是向重的一頭移動著。
14.
見“碼子”。尺碼。
1.出自《韋護》是一雙肉紅色的長統絲襪。麗嘉很喜歡,只是碼子大了,她穿外國襪子總難得合腳。
15.
見“碼子”。解放前銀錢業中人稱能調度的現款。
16.
見“碼子”。方言。猶人兒。
1.出自《少奶奶的扇子》請問世界上哪種人現在的社會最看得重呢!道學先生,壽頭碼子,無非是最無趣最可厭的人罷了。
2.出自《張閏生夫婦》他真不愧是個跑過大碼頭的開通的碼子。
17.
量詞。相當于“回”、“種”。用來指一件事或一類事。
1.出自《李大貴觀禮》呵,那是兩碼事,你快做飯吧,別再啰嗦了。
2.出自《創業史》甚至于中共渭原縣委派到這里的建社工作組,對過新年這碼事也胡里胡涂。
18.
方言。量詞。相當于“堆”或“垛”。
1.出自《暴風驟雨》風助火勢,不大一會,一碼柴火全都燒光了。
19.
英語yard的譯名。英制長度單位,1碼等于3英尺,合0.9144米。
1.亦作"群落"。
2.生存在一起并和一定生存條件相適應的動植物的總體。
1.謂無知的人們。
1.眾獸。
1.眾民。
1.眾民;百姓。萌,通"氓"。
1.佛教語。謂迷失本性的眾生。
1.古稱九州治民的官長,后用以泛指眾諸侯或地方長官。
1.眾兇逆。
1.互相依附,結為黨與。
1.群臣。
2.同類,匹儔。
1.萬事萬物。
2.佛教語。謂眾生。
1.土木的巧工。
1.群眾的情緒;民意。
1.合唱的曲子。大多為一人引端,眾人和聲。
1.群聚貌。引申為隨俗沉浮,碌碌無為。
1.協和一致;共同。
1.指主山川的眾神。
1.一切生物。
2.指百姓。
3.眾儒生,眾書生。
1.百官。
2.眾士人。
1.春秋時代指都邑中的所有住戶。
1.周時偃姓諸國,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帶。傳說為皋陶的后裔。
1.眾亡魂。爽,精爽。
1.百官。
1.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
1.猶群氓。
2.社會風尚。
1.群奸,群小。
1.眾人。
1.眾奸邪。
1.正屋以外的其他房間。
1.同列;儕類。
1.泛指僚屬或群臣。
1.猶群奸。
1.群集而飛。
1.眾小人。
2.謂社會地位卑下的人們,一般指名門望族以外的庶民。
3.仆從,婢妾。
4.諸小國。
1.古代祭祀山林﹑川澤﹑土地之神的名稱。小祀,同大典相對而言。
1.眾心;眾人的心情。
1.結隊而行。
2.種種事跡。
1.千姿萬態;多種多樣。
1.百官萬民。
1.眾奸;眾兇逆。
1.舊時多指據地稱雄的豪強;今指英雄人物。
1.眾賢才。
2.《爾雅》系統之古代辭書的通稱。如《廣雅》﹑《埤雅》﹑《爾雅翼》﹑《駢雅》﹑《通雅》﹑《別雅》﹑《比雅》﹑《疊雅》等。
1.謂各家著述。
1.亦作"群言堂"。
2.喻充分發揚民主,大家都能發表意見的局面。
1.謂社會進化。
1.眾英才。
1.亦作"群疑"。
2.種種懷疑。
3.眾人的疑惑。
1.謂眾賢能之士。
2.今多指眾英雄模范人物。
3.百花。
1.佛教語。猶眾生或萬物。
1.古代驂乘之諸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