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覶”。
2.
繁,瑣細。參見“覼瑣”、“覼縷”。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下來了,你要和我??瑣,我是發過誓不回家的了。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那個“流”字,卻不是三點水的,??瑣得很。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伯芬道:“涉及外國人的事,總有點??瑣,但求師帥教訓。”
4.出自《古文苑·王延壽〈王孫賦〉》忽踴逸而輕迅,羌難得而??縷。
5.出自《答陳季常書》恐此書到日,已在道矣。故不??縷。
6.出自《哭緘齋侄》詩問疾只嫌閽拒客,不教??縷訴心期。
7.出自《新社會之理論》夫自舊社會觀之京師,番壤也,守令蛇虺也,固揆之萬喙而一致也……種種敗德,不暇??縷。
8.出自《〈次柳氏舊聞〉序》璟曰:“某祖芳,前從力士問??縷。”
1.搖曳擺蕩。
2.輕揚高飛貌。
1.飄億蕩。
1.見"繇辭"。
1.亦作"繇詞"。
2.卦兆的占詞。繇,通"籀"。
1.由此,從此。承接上文,加以推論。繇,通"由"。
2.因此。繇,通"由"。
1.徭役和賦稅。繇,通"徭"。
2.明代賦稅之一。
1.由于。繇,通"由"。
1.事物發生的原因;來源。繇,通"由"。
2.從過去到現在。繇,通"由"。
1.從此。繇,通"由"。
2.于是。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前一事引起的。繇,通"由"。
1.戍邊之役。繇,通"徭"。
1.歌謠風俗。繇,通"謡"。猶言民風。
1.占卜的文辭。繇,通"籀"。
1.自得貌。繇,通"悠"。
1.徭役。古代封建統治階級強制農民承擔的一定數量的無償勞動。繇,通"徭"。
1.由于。繇,通"由"。
1.以謠諺形式表達的讖語。
1.傳播的謠言。
2.無事實根據地傳播。
3.指傳播。
1.歌謠的詞。
1.謂制造流言飛語和派人刺探情況。
1.毀謗怨恨。
1.猶言風俗習情。
2.捏造的消息。
1.歌謠。
1.猶謠言。
1.造謠以惑亂。
1.謠傳警報。
1.歌謠。
1.沒有伴奏的歌曲。
1.見"謡頌"。
1.歌誦。
1.亦作"謡訟"。
2.民間流傳的贊頌。
1.猶言風俗習慣。
2.民間樂曲。一說古曲名﹐即《謡俗行》。
1.民間流傳的歌謠或諺語。
2.沒有事實根據的傳言。
1.歌謠和諺語。
1.指怪異的傳聞和事物。
1.謠諺和議論。
1.歌詠﹔吟唱。
1.見"謡詠"。
1.諺語。
1.造謠毀謗。
1.抭衽免袒。
1.謂插衣襟于帶。
1.即靸鞋。拖鞋。
1.亦作"杳靄"。
2.茂盛貌。
3.幽深渺茫貌。
4.云霧飄緲貌。
1.見"杳藹"。
1.再也聽不到。形容聲音斷絕。
1.消失,渺茫無蹤。
1.悠遠貌。
1.遙遠阻隔。
1.悠遠飄忽。
2.猶倏忽。
1.猶幽靜。